上海市郊环保新添“资金池”
2005年11月,上海市崇明垃圾综合处理场开工,告别垃圾原始填埋历史;12月,青浦华新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启动,5万吨污水不再直排河道。今年上海郊区环境治理项目建设提速,新的推动力是一个巨大“资金池”———上海区(县)环境治理项目融资平台。
市郊城市化,环境基础设施不可或缺。过去,郊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主要依靠有限的政府财力支持,其中单体小、数量多、公益性强的污水处理、垃圾处置等环境基础设施,获得资本市场融资更为困难,导致郊区环境基础设施很多都是“空白”。
2003年,世界银行与上海市政府在准备APL上海环境项目贷款(一期)的谈判过程中,要求实施区域投融资金融创新计划,针对上海市郊县环境保护与治理项目设立一个融资及管理平台———上海区(县)环境治理项目融资平台(简称DFV)。上海城投环境事业部副总经理马兴介绍,筹备两年的DFV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获得世行上海APL(二期)项目3000万美元贷款额度,以上海城投为实施主体,负责具体落实金融创新计划。目前,崇明城桥污水处理厂、崇明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场、青浦华新镇污水收集管网项目,及金山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等4个子项目已经顺利通过评估,部分已开工建设,获得总投资合计约5.1亿元。
马兴介绍,DFV为郊区面广量大的环境治理项目,提供了一个政策性导向与市场化机制有机结合的融资平台。借助DFV,郊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不仅可以获得足够的、低息长期贷款,而且大大简化了贷款的支付程序,保障了项目用款需求。同时,世界银行等国际知名金融组织在公用与基础设施投融资领域的管理模式,促进区县项目逐步由政策性融资向市场化项目融资转变,建立多元化、市场化的投资与管理的框架,使项目运作规程更有效率。以青浦华新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项目为例,通过规范评估,项目投资额下降了50%。
有关负责人介绍,DFV还将通过争取外国政府贷款、亚洲开发银行贷款、发行“环保建设债券”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为上海城市化发展水平较低的郊区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环保产业投资基金,吸引更广泛的产业资本与社会资本参与。 (记者 宋鹏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