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环境保护
 
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规划付诸实施 总投资达80亿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15日   来源:环保总局网站

    历时10年、总投资达80亿元的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已付诸实施,有望使已处“肾衰竭”状态的白洋淀重获新生。

    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白洋淀对补充周边地区的地下水、减轻气候干燥程度、维护京津及华北地区生态环境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连续7年干旱,加之上游建了大量水库截水,使得年平均入淀水量几乎为零,白洋淀水位持续下降。这对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为此,河北省和保定市制定出台的《白洋淀及上游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总体规划》明确,2005~2014年,历时10年时间,投资80.5亿元,实施26项治理工程,彻底改变“华北之肾”白洋淀及其上游脆弱的生态环境。到2010年,使保定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8%,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将达到320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占2.67%;加强流域内污染源治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04年减少17%以上。保定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2%以上,县级城镇达到60%;建立白洋淀补水机制,确保白洋淀水位枯水年不低于7.3米,在水位不低于8.4米的情况下,淀内大部分水质达到并好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

    目前,“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综合管理和环境保护拟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项目”已经获得国务院批准,列入了国家发改委利用亚洲开发银行贷款2004~2006年备选项目规划。该项目将包括绿色输水廊道建设、污水处理厂、供水建设等28个子项目,项目总投资超过15亿元,其中拟利用亚行贷款9600万美元,全球环境基金赠款350万美元。

    民间资本同样以前所未有的热情积极加入到这场“保卫战”中。安新县污水处理厂正在积极建设中。这是一项为期20年的BOT项目,全部两期工程建成后,可日处理污水4万吨。

 
 
 相关链接
· 我国降低高载能产业比重 重点投资生态环境保护
· 松花江水污染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对策项目启动
· 我国生态建设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
· 图表·漫画:“十一五”时期面临的国内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