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召开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后,上海市委、市政府立即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贯彻落实,要求各部门、各区县充分认识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意义,大力开展节地、节能、节水、节材。经过一段时期的努力,全市推进节能降耗和资源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在推进资源综合利用方面,一批重点课题实现技术突破。充分发挥科技在循环经济创建过程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重点研究上海向国际特大型城市发展中的资源循环利用问题,立项开展了《清洁生产与资源综合利用》等十多个重点课题,已取得一系列重要进展。如炼油厂焦化冷焦水密闭循环利用成套技术,回收废气中的油、汽,实现水汽循环利用,为解决冷焦水大气污染及水污染问题提供了可靠的解决方法,该技术已推广应用到我国16套100万吨/年大型延迟焦化装置;纺织印染行业废水回收净化技术,通过工程示范,实现节约水资源30%,节约废水处理费用15%,如能产业化,可培育出产值高达23亿元的规模产业。
二、在推进工业项目节地方面,形成了一系列工业用地节约集约使用导向政策。制定完成《上海产业用地指南》、《上海产业能效指南》、《上海工业产业导向及布局指南》、《上海市工业项目供地导则》等,明确了产业准入标准及工业用地评估准则。同时,通过建立产业评估机制和联合会审制度,确保“批项目、核土地”在工业项目供地工作中得到贯彻落实,初步形成了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规范化、制度化的长效机制。
三、在推进建筑节能方面,资源综合利用达到较高覆盖率。前九个月,全市落实新建住宅节能项目537个,建筑面积1607万平方米;公共建筑节能项目数42个,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项目6个,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同时,全面推进建筑建材领域的资源综合利用,2005年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生产应用量达到22.7亿标砖,占墙材总量的73.8%;粉煤灰当年排放当年利用率达到95%;散装水泥年使用率预计可达70%,全年可节电1亿度,节煤13万吨,节水2000万立方米,节约包装费用3.5亿元。
四、推进垃圾能源再生利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日均80万千瓦时。在已建成的浦东新区御桥生活垃圾发电厂和位于嘉定区的江桥生活垃圾发电厂,通过焚烧转化,每天可将2500吨垃圾变成电力上网,日均发电量近80万千瓦时。通过完善一次性塑料饭盒收运外置系统,确保每年回收量稳定在2亿只以上,全市每年利用回收塑料饭盒可再生塑料粒子650吨。对建筑垃圾采用就地就近平衡消纳原则,筑路回填、制作建材,今年1至10月全市综合利用建筑垃圾1100万吨。
五、推进减少酒店一次性用品使用,倡导性规定得到普遍认可。提倡使用大容器盛装的沐浴洗发露,目前全市已有20%以上的饭店采用类似皂液器的容器。取消星级饭店餐厅酒吧中的一次性筷子、一次性毛巾,这一项已列入饭店星级评定标准,目前本市绝大多数星级饭店已经实施。提倡不摆放剃须刀、剃须膏、指甲钳、棉花球等一次性物品,目前90%以上的星级饭店已实现。最近,有些饭店开始使用一种用玉米叶编织的拖鞋,客人用后可以当工艺品带走,既解决了环保又解决了浪费问题。(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