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去年11月山东省召开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工作会议,提出用20年左右时间基本建成资源节约型社会。今年6月,山东省出台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意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设立节能节水专项资金。7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建设节约型社会现场会,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进行全面部署。
一、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一是支持先进生产能力发展,组织实施结构调整“3646”工程,即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用高新技术、先进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提升轻工、纺织、化工、机械、建材、冶金6大传统产业,重点发展46类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品。二是制定汽车、船舶、服装纺织、食品、石化、家电、电子信息7个产业链的发展规划,海尔、重汽等一批企业在创新中快速发展。三是限制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截止目前,先后关停淘汰立窑水泥生产线331条,关闭5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69条、5000吨以下酒精生产线15条。四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5000多万亩,推广农村沼气、秸杆综合利用等一批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二、抓好节能节水综合利用,促进企业节约降耗。一是建立资源节约综合利用统计制度,对钢铁、煤炭、电力、化工、轻工、建材6大重点行业、1000户重点用能企业和1000户重点用水企业的资源消耗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监督。在济钢和莱钢进行节能自愿协议试点,探索建立节能市场机制,并在全省推广。以太阳能利用为重点,发展皇明、力诺等一批全国知名的太阳能产业品牌。二是把节水作为资源节约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利用价格杠杆调动企业的节水积极性,水资源费由每吨0.2元提高到0.6元,污水处理费由每吨0.6元提高到1元。推广节水技术,降低工艺用水,莱钢吨钢耗水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济钢、菱花集团等企业已经实现闭路循环用水和废水零排放。颁布工业产品用水定额63项,加强用水定额考核,实施超定额累计加价制度。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区加大海水淡化利用,海水淡化产业得到较快发展。2004年全省GDP增长15%,用水总量实现零增长。三是在冶金、机械、建材、化工等行业实行原材料消耗定额管理,促进原材料、土地和矿产资源节约,鼓励发展多层、小高层住宅和多层轻型厂房,在城市建设领域推广集约用地等循环经济模式。
三、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加快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一是把工业领域作为发展循环经济的主战场,在冶金、煤炭等6个行业培育了10大循环经济示范龙头和300个骨干企业,使工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经验成为全省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带动力量。二是抓好试点示范,培育了30个清洁生产示范企业、18个环保产业示范企业、10个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示范企业和100个资源节约型先进企业。三是将发展循环经济从工业领域推向社会各行各业,今年,省政府提出发展循环经济“123工程”的目标,即用三年时间,在全省培育10个循环经济型城市、20个循环经济型行业和园区和300个循环经济型企业。制定建设节约型社会重点工作实施方案,对10个方面63项工作进行细致分工,把责任落实到部门。
经过全省上下的努力,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取得成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1000户重点用能企业万元产值能耗降低15%,1000户重点用水企业万元产值取水降低23.6%,预计全年节能1500万吨标准煤、节水3.6亿吨,直接增加效益100多亿元。今年11月,山东被确定为全国循环经济试点省,青岛市和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被确定为试点城市和试点园区,8个企业被确定为试点企业。(山东省政府办公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