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民政部:建立视频会议会商机制,降低行政成本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9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指示过程中,民政部除采取节水、节电、减少用车等措施外,更注重转变行政方式、建立长效机制,以机制保障节约。会议方式的转变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05年,民政部将16个原定的现场会议改为视频会议,并通过视频系统进行多次灾情会商,降低了行政成本,节约了大量人、财、物力。

民政视频会议系统建成于2002年年底,它以民政部为中心,覆盖全国37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以及计划单列市民政部门,可以实现行政会议、技术讨论、技术培训、多点视频会议等多项功能。实践证明,视频会议相对传统会议而言,有着许多明显的优势。

一是节约时间。按照传统的会议方式,与会者实地参加会议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旅途上,无法正常处理工作。视频会议则基本不会干扰与会者的日常工作。视频会议的筹备也较为快捷。安排一次全国性的会议只需要1天的准备时间,若采用传统的会议形式往往需要5天甚至更长。

二是降低费用,减少了传统会议的硬性支出,特别是旅行费用,食宿费用和材料印制费用等大额支出。民政部以视频会议代替传统会议,每次会议至少节省数万元开支。

三是提高效率。视频系统可以将有效的工作信息迅速传递给在不同地点的与会者,内容除图像、声音、文字外,还可调用各类既有资料,与会者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重要的内容,研究、指导相关工作。20057月中旬,河南省部分地区发生严重的洪涝灾害。民政部救灾救济司与信息中心迅速组织了部、省两地三点(包括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和河南省民政厅)的救灾应急会商会。河南会场通过视频汇报了受灾、救灾情况,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的工作人员立即针对河南省灾区的救灾工作进行了会商讨论,并对救灾第一线的工作进行指导,救灾工作效率明显提高,更有效地维护了受灾群众的利益。

为使应用视频系统进行会议会商形成机制,民政部在2005年第一次部长办公会议上即提出,灾情汇报可多采用视频会商的方式,以提高救灾工作效率,减少地方不必要的开支。在上半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行教育活动中,民政部党组再次提出,采取视频方式进行会议会商符合建立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机关的要求,要告别以往那种文山会海的工作方式,更多地利用视频会议来提高工作效率,节约会议成本,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实际的行动。

目前,民政部正致力于拓展视频系统的应用范围,努力为使用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满足各单位对视频系统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提高效率、节约资源。(民政部办公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