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本地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15,加上入境和引滦入津外调水量,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也只有370立方米,远低于世界公认的人均占有量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为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该市近年来把节约用水作为一项战略举措来抓,初步形成了“政府调控、公众参与,总量控制、定额管理,经济调节、指标转让,法律保障、科技支撑”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目前,全市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已达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4个百分点;万元产值取水量降至24立方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城市自来水日供水量已由1999年的220万立方米降至2004年的151.7万立方米。该市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做法是:
一、充分发挥政府的调控和推动作用
(一)坚持用规划统筹节水工作。专门制定建设节水型社会规划,提出了2010年基本建成节水型社会、总用水量控制在43亿立方米的目标,以及逐步建立科学用水指标体系、水资源管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和政策法规体系等有关措施。
(二)坚持节水管理与产业结构调整同步实施。通过优化配置全市水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对电子信息等低耗水、高附加值产业,优先提供优质水资源;对工业废水零排放的企业,优先满足其用水需要;对造纸等高耗水企业,则严格控制用水指标,促其淘汰、并转。2004年,节水型工业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1%,而用水量仅占40%。
(三)坚持依靠政策法规规范节水工作。在法规方面,天津市颁布实施了《节约用水条例》、《城市排水和再生水利用管理条例》、《取水许可管理规定》、《地下水资源管理办法》等10余件有关节水的法规和规章,将节水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轨道。在政策方面,天津市建立了节水器具市场准入制度,从源头杜绝高耗水产品流入市场;制定了《天津市节水型企业标准》,扶持企业进行节水技术改造;制定了《天津市节水型居民生活小区标准》,规定居民小区必须安装节水型器具,建设中水回用设施,实行分质、分类供水;出台了《天津市建设项目用水计划管理规定》,明确新建项目必须符合低耗水、低污染要求,对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的建设项目不予审批,同时要求建设项目节水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施工和验收。另外,天津开发区还制定了《免缴污水处理费的单位认定暂行办法》,规定凡是污水排放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和进行污水回用的单位,均可免缴污水处理费;出台了《使用新型水源暂行办法》,规定企事业单位若使用深度处理的再生水,价格可比自来水便宜20%。2004年,该开发区再生水利用量占全区总用水量的1/1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90%,万元产值取水量仅为6立方米。
(四)坚持动员全社会做好节水工作。在把节水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目标考核内容的同时,积极推动创建节水型企业和居民小区,大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了全社会科学用水、文明用水和节约用水。为此,专门创办《天津节水报》,开通节水热线“23333638”,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二、积极运用市场机制优化配置水资源
(一)建立宏观控制和用户定额指标体系。在明确全市总用水量和各地区、各行业用水指标的同时,分别确定了307种工业生产用水、63种农业用水和34种居民生活用水的定额标准,为明晰初始用水权打下了基础。
(二)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自1997年以来,天津市先后6次调整自来水价格,居民生活、工业用水价格已分别由每吨0.68元、0.95元提高到每吨2.9元、4.6元,综合水价已达每吨3.9元,特种行业水价提高到每吨18元,并对超计划用水实行了累进加价收费制。与此同时,再生水的价格仅为每吨1.8元。通过水价杠杆,有效控制了常规水资源使用量的快速增长态势,明显提高了再生水、海水的利用比重。另外,天津市还打破农业和农村用水包费制,在各区县建设了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实现了用水按量计费。
(三)尝试按照市场原则对节约下来的用水指标进行有偿转让。近几年来,工业用水每年可节约出50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农业用水每年可节约出6000万立方米用水指标,市水利部门一方面将这些用水指标调剂用于城市,另一方面每年从城市水费中分别提取2000万元和1000万元返还给有关企业和地区,用于节水技术改造和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另外,天津市一些企业还将用水指标分解到车间,尝试在内部实行用水指标的有偿转让。
三、把科技进步贯穿于节水工作全过程
(一)积极搭建节水科技创新平台。市节水办牵头组建了“天津市水研究中心”。目前,已形成了以天津大学、天津科技大学、国家工业水处理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给水排水中心和海水淡化技术应用研究所等单位为核心的节水科技研发群。一批国家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先后取得突破,其中中空纤维膜、污水再生回用、膜生物反应器、海水淡化及海水循环冷却等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二)不断加大节水科研投入力度。市科委每年发布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指南中都有节水科研项目。“十五”期间,累计下达节水科研项目约60项,资助科研经费5000多万元。市节水办每年列支1000多万元,用于节水科研攻关。
(三)建立节水科技成果推广服务体系。市节水办等有关部门依托国家工业水处理技术推广中心、区县水利技术推广中心以及天津市水处理、供水和污水处理等协会,采取举办科技成果培训班、建设示范工程等方式,向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积极推广节水技术成果,开展节水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2001年后新建生活小区,节水器具普及率为100%。2004年,直接利用海水14亿吨,日处理污水能力达115万吨,600多万平方米住宅实现中水入户,约6000万吨再生水用于生态建设。目前,农业节水灌溉面积已超过60%,年节水能力达7亿立方米。(天津市政府办公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