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安徽省淮南市强化煤炭回采 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29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安徽省淮南市是全国13个亿吨煤炭基地之一,煤炭资源探明储量153亿吨。现有煤矿72对,其中国有大矿15对,年采煤总量3500多万吨。2001年以前,淮南矿区年平均动用资源量2440万吨,采出1760万吨,损失680万吨,年均回采率仅为72%。针对采富弃贫、采厚弃薄、资源浪费严重的问题,淮南市大力加强煤炭开采秩序监督管理,重点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企业主体作用、技术支撑作用,最大限度地提高煤炭回采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目前,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集团的采区回采率分别达84.2%78.4%,比2001年上升5个、4.1个百分点,年均多回收煤炭资源约280万吨,增加经济效益近7亿元。淮南市的主要做法是: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煤炭回采考核工作

(一)建立起煤炭回采目标管理机制。2002年初,淮南市从提高资源利用率入手,制定了“三结合”的煤炭回采目标管理机制。一是实行回采率与采矿权年检相结合。每年初,根据实际情况,由市国土资源部门给各矿山企业下达煤炭回采率考核指标,对年度回采率指标不达标的矿山,不予通过采矿许可证年检。二是将回采率考核同矿山生产的日常监督工作相结合,不定期地检查、抽查煤炭回采情况。重点对两大集团国有大矿的回采率进行跟踪检查、跟踪考核,把回采率的台账记录、数据作为检查的内容和年度考核的依据。三是将回采率指标同矿产资源补偿费征收减免相结合。对达到或超过回采率指标的煤炭企业,给予减免应征收矿产资源补偿费总额5%以下的奖励。各矿山企业回采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给予扣发采煤队工资总额10%的处罚。

(二)督促企业层层抓好分解落实。淮南市国土资源部门要求各矿山企业根据下达的年度回采率目标,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建立相应的目标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储量动用基础台账制度。按季度向国土资源部门上报有关报表,建立储量、损失量计算图纸,做到报表与图纸一致,自觉、主动地接受国土资源部门的监督检查。二是实行损失量定期分析制度。每半年对本矿山开采损失情况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三是建立回采率与经济效益挂钩制度。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集团及其他矿山企业都设专人进行资源储量管理,负责制定矿井储量管理制度和煤炭回采率考核指标,回采率超标有奖,降标则罚。

二、加强矿产资源规划和安全生产,促进煤炭资源集约有序开采

(一)科学编制矿产资源规划。通过对矿区内所有矿山企业调查摸底,编制了《淮南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和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并制定实施细则和年度计划,依据规划调控资源总量,平衡资源结构,优化资源布局。同时,实行资源储量动态监测,依据储量变化情况,引导矿山企业节约集约开采。

(二)对小煤矿实施淘汰整合。为促进煤炭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煤炭开采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淮南市依法淘汰、关闭了一批浪费严重、资源枯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煤矿,使全市小煤矿由原来的120多对减少到57对。今年拟进一步开展就近整合重组工作,使小煤矿减少到37对左右。

(三)整顿规范矿业开发秩序。为保证煤炭回采工作安全有序,淮南市要求国有大矿与周边小矿签订煤炭开采安全协议,建立了大矿定期对小矿测量、小矿定期向国土资源部门和所在大矿报送采掘交换图等制度。各相关部门定期联合开展矿产资源开采管理秩序治理整顿,严厉打击小煤矿越界越层开采的行为。此外,还聘请专业技术人员为矿产督察员,加强对煤炭回采、安全生产情况的日常监督,防止滥用、浪费资源的现象发生。

(四)突出抓好瓦斯防治工作。在国家规定瓦斯浓度1.0%断电的基础上,淮南市确定了采掘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0.8%断电的强制规定。凡出现瓦斯超限均进行追查处理。同时,全面实施可得尽得、应抽尽抽的瓦斯治理战略和开采保护层战略,凡具备开采保护层条件的,在严格安全规程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保护层开采。

三、充分利用技术手段,提高煤炭资源回收利用水平

(一)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三维地震勘探技术主要是针对不同煤田构造情况,利用地震波在不同媒介中具有不同传播速度的特性,通过定点放炮探测地震波确定采煤区域内的断层分布情况。采用该项技术,可以准确划分采区块段,有利于合理布置巷道,科学选择采煤方法。鉴于该项技术对于煤炭资源充分回收具有重大实用价值,淮南市规定综合机械化采区必须进行三维地震勘探。淮南矿业集团潘一矿采用该项技术后,采区回采率提高到81.3%,累计多回收煤炭资源162万吨。

(二)优化采区设计。淮南市规定,生产矿井所有计划开采的采区施工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方案报审。编制采区设计方案时,必须进行方案比较,做到合理配采。设计方案审批后,生产矿必须严格按照设计组织施工、开采,严禁采肥丢瘦、采厚弃薄。

(三)推广采煤新工艺。淮南矿业集团和国投新集集团等国有大矿带头开展采煤工艺研究,积极推广采煤新技术。例如,综合机械化采煤由于受地质条件限制,在开采过程中往往遗留有许多边角块段。为回收这些边角块段的煤炭资源,国投新集集团一矿采用了π型钢放顶煤技术,即在不适合综合机械化采煤的边角块段,设置一根梁、三根柱的钢支架,使梁的横断面呈“π”型,梁顶铺金属网,随着采煤推进、支架移动,利用煤的自重放煤。截至2004年底,该矿利用该项技术已回收原煤332.42万吨。(安徽省政府办公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