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青岛市探索铬渣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新途径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30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铬渣中因含有12%的铬酸钙(致癌物)和0.51%水溶性六价铬(剧毒物)而成为有毒废物。铬渣的处理历来被认为是我国铬盐行业最头痛的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青岛市从1959年开始从事铬盐生产, 30多年产生的约20万吨铬渣由于无可行的处置方案却一直在露天堆放。为解决铬渣污染问题,青岛市曾尝试过多种治理方法,曾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进行过铬渣制蒸养砖、制矿棉、加煤高温还原、代替蛇纹石试生产钙镁磷肥、制铸石、制玻璃着色剂等10余个项目的试验和开发,但终因技术、经济等方面的原因而被迫下马,铬渣污染一直未能得到彻底有效的治理。

    近几年,青岛市在推进生态市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将铬渣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置作为固体废物污染治理工作的重点,大胆创新污染治理思路,突破了以往仅考虑行业内实现废物无害化的思维局限,转变治理污染的理念,积极探索铬渣资源化、无害化综合利用的新途径。2003年,首先进行了利用铬渣作为制造水泥添加剂的实验,取得了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青岛市有关部门与青岛钢铁有限公司有关领导和技术人员经过两年的调研论证,于2004年确定了将铬渣用于炼铁烧结的综合利用方案,即将铬渣作为铁矿石粉的填充剂,在炼铁烧结之前,将铬渣和铁矿石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作为炼铁原料,加入炼铁的烧结炉,经过1200摄氏度的高温,可以将铬渣中的有毒六价铬还原为无毒的三价铬直至单质铬,与铁矿石一起被炼制成铁,从而为彻底解决铬渣污染问题找到了更为有效可行的途径。

20053月底,青岛正式开始将铬渣用于炼铁烧结,每天利用铬渣200余吨。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今后将努力逐步提高掺加量,预计到2007年可将铬渣全部综合利用完毕。(青岛市政府办公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