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开发区的机制和模式建设大型石化基地在国内属首次尝试。面对优惠政策逐步淡出、土地价格居高不下、劳动力成本逐年提高等不利因素,上海化工区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循环经济为发展方向,从企业、园区、周边区域入手,构筑三个“循环圈”,在探索解决资源集约利用、生产与生态平衡、发展与环境和谐等问题上走出了一条新路。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严格项目审批,构建企业内部循环圈。以循环经济的理念抬高项目入区门槛,通过把好项目审批和设计审查两道关,引导、鼓励企业采用先进工艺和清洁生产技术,推进资源的减量化和综合利用,从源头减少污染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赛科90万吨乙烯项目由于采用了国际先进的裂解工艺和设备,其综合能耗比国内目前能耗最低的乙烯装置还要低14.4%。
(二)循环利用资源,构建园区整体循环圈。合理调整区内产业规划,对入区企业提出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利用及污染物排放综合控制要求,优化企业与企业间物质流通、能量利用和公用工程的有机联系,使园区内的各项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副产品和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以90万吨乙烯项目为例,其副产的氢氰酸被相邻的璐彩特公司用作生产MMA(甲基丙烯酸甲酯)产品的原料,并通过设置废酸回收单位,将98.5%浓度的废浓硫酸返回到丙烯腈装置循环利用。
(三)注重环境友好,构建周边区域循环圈。着力于区域联动发展,通过与金山、奉贤两区的战略合作,将生产辅助、物流仓储、生活配套等非核心的共生产业布局于化工区周边;与上海石化、高化、吴淞化工基地等实现物料连接;与华东理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共建产学研基地,从而构建起更大区域的循环经济圈,努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统一。
“三圈”循环经济体系的建设使上海化工区的各项能耗指标显著下降。目前,园区每万元产值废气排放量4.6万立方米,约为同行业排放量(12.1万平方米)的三分之一;万元产值废水排放量5.2吨,约为同行业排放量(41吨)的八分之一。(上海市政府办公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