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吉林长春人性关怀落到实处 为农民构筑和谐家园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30日   来源:吉林农网

    吉林长春市注重把人性关爱、人情关爱、人文关爱的工作理念落实到农村实际工作中,针对新形势下农民求知、求乐、求富、求健康的需求,采取与农民心贴心、面对面、手拉手的方式,共筑农民和谐家园。

    满足农民求知需求,营造生育文化田园

    结合农民素质教育工程,长春市组织开展“为农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育文化环境,给农民上一堂课,送一本书,听一场少生快富文明的典型事迹报告会”的宣传活动。实现了国道、省道有醒目的宣传牌,乡乡有百米画长廊,村村有小课堂和规范性标语,户户有一份宣传品的目标。2005年最新印制了奖励政策、优生优育、远离毒品等宣传小折页,《花季知音》、《生殖健康》等系列读本,还准备了围裙、杯子、小台历等实用品,免费发给农民,有针对性地组织“今年咋种田”、“外出农民工咋维权”、“旧观念坑人,新观念喜人”等座谈会,请倡导婚育新风的典型,子女考上大学的家长,种田能手传经送宝,促进农民思想解放,普及婚育健康知识。为营造有利于女孩发展的环境,全市实施了安居、助学、就业等项工程,对独生子女,特别是女孩家庭实行一系列有利政策。最新出台的《长春市政府关于长春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优惠扶持政策的规定》中明确规定:“低保家庭中的独生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可减免杂费,在高中的计划内统招生可减免学杂费。”

    满足农民求乐需求,营造温馨乐园

    长春市人口计生委与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联合开展“人口与小康”激情广场万人唱活动,县(市)计生局与县(市)剧团,把身边的少生优生、晚婚晚育、男到女家落户的典型编排了百余个计生文艺节目,把舞台设在了田间、地头、炕头,无论寒冬酷暑,常年免费为农民演出。电影公司也常年开展送计生科普影片下乡活动。各乡镇建立了婚育新风档案,各村建立了婚育新风光荣榜,基层经常组织群众性的特色活动。农民三口之家知识竞赛、婚育新风书法竞赛、“新风人物”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竞选等活动,丰富了农民文化生活。在榆树、农安、九台、德惠等乡村常年活跃着50余支由农民自发组织的农民婚育新风宣传队、农民乐队。

    满足农民求健康需求,营造健康家园

    长春市人口计生委在农村调查时了解到,农村相当一部分农民有病不医,保健意识淡薄。为了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计生服务网络,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市县服务机构,具备了避孕节育、优生优育、不孕不育、生殖健康、防病治病、心理咨询“六位一体”服务功能,并开办了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三期门诊。配备了一批先进的医疗保健设备,精选了一批技术精湛的业务骨干加入到计生技术队伍中来。市人口计生委2004年免费为124万农村已婚育龄妇女提供生殖健康检查,对其中患病的18万多人进行了治疗。今年初,又向全社会公开承诺,免费为全市126万农村已婚适龄男性提供生殖健康检查。为了践行承诺,各级计生部门有效利用固定的服务阵地和流动的服务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宣传和服务。今年全市1至9月份已为120多万名农村已婚适龄男性进行生殖健康检查,对8万多名患有生殖系统感染、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统结石等患病人员正在进行积极治疗。其中已治愈4.5万多人。

    满足农民求富需求,营造幸福家园

    为引导和扶持计划生育家庭率先脱贫致富,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在全面落实人口与小康计划的同时,今年依托《人口与小康家庭计划书》这个载体,采取政策推动、社会扶助、群众互助等多种形式,重点帮助3万多户贫困计划生育家庭落实人口生育计划、脱贫致富计划、子女教育计划等。因地制宜、力所能及地提供“三生”服务,努力做到“三帮”,即:帮助更新思想观念;帮助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帮助办实事、解难题、谋利益。榆树市政府与完达山乳业集团联合,采取公司加农户的运作方式发展奶牛。他们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共扶持2000多户计划生育家庭参加了这个项目,贷款800多万元。今年4月,谢家乡党委、政府为100名计划生育家庭牵线搭桥,帮助他们在吉林市建工行业实现了再就业,年人均收入增加近万元。德惠市政府把人口与小康家庭计划工作纳入到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2005年要重点抓好的12件大事之内,并组织了“万名干部下基层”活动,落实包保责任,明确包保目标。朝阳区成立“三农”服务中心,建立了农民致富专家顾问团,创办了连锁“阳光超市”,开办农业科技知识图书超市,常年为农村计划生育贫困户提供帮扶,使更多的计划生育家庭在市场经济竞争中,政治上有地位,经济上有实惠,生活上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