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绿色通道”向贫困生敞开大学门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5年12月31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进入清华大学,同学们首先要放下‘经济包袱’,经济问题不能、也绝不应成为你们追求学业道路上的拦路虎,学校将从多方面全力给予支持。其次要放下‘思想包袱’,清华大学最看重的是能力和人品,而不是经济条件,你们应振作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到未来的大学学习、生活中去。”今年清华大学每份录取通知书中都夹着这样一封写给新生的信件。

    已被清华大学录取的北京考生小张说,自己和家人前段时间一直为上大学要交纳的学费而发愁,当拿到录取通知书,读完这封信后,“不仅长出了一口气,心情也特别激动”。

    不只是清华大学在采取措施,确保“决不让一个大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教育部日前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公办普通高校发放录取通知书时必须寄送贫困生资助政策材料,在新生入学时设立“绿色通道”,经济困难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采取“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措施。

    “绿色通道”,便捷之道

    “贫困新生通过‘绿色通道’办理入学手续非常方便、快捷。”北京语言大学学生处处长郑承军说,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贫困生可以凭借一张减缓上缴学费的登记表,一揽子办妥入学各种手续。从往年“绿色通道”开设的情况来看,从学生领取登记表到入学注册、办理住宿手续、入住新生宿舍,一两个小时之内就可以办完全部入学手续。

    郑承军说:“贫困新生来高校报到之前,心里往往忐忑不安,生怕因交不齐学费,学校不让入学。其实根本不用担心,来到学校就会有人管,‘绿色通道’就是贫困新生的‘方便之门’。”

    “绿色通道”不仅“管”已经来到学校报到的贫困新生,那些因无学费、路费打算放弃读书机会的贫困生,“绿色通道”也“管”。据了解,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每年都会在新生报到工作结束后,对未报到的新生进行电话核查,问明原因,帮助他们解决困难,及时报到。

    小舒就是去年被人大从辍学边缘拉回到大学校园的。当时学校在新生报到情况核查时,发现已录取的贵州考生小舒没有来报到,于是辗转联系到了他。了解到他是因为无法凑足路费和学费才放弃上大学的机会后,学校向小舒介绍了“绿色通道”以及学校对贫困生的各项资助政策,并为小舒报销了来京的路费和入学报到的一切费用。小舒在学校的细致关怀下顺利入学,并很快获得了每年4800元的国家奖学金。

    “绿色通道”,爱心之道

    各高校的新生入学“绿色通道”,不仅是“方便之道”、“快捷之道”,更是“温馨之道”、“爱心之道”。

    来自西藏的卓玛现在在北京外国语大学读大二,去年她就是通过“绿色通道”顺利入学的。卓玛家庭经济状况十分困难,入校时凑不足学费,学校不仅通过“绿色通道”为她办理了入学手续,申请了助学贷款,还为她安排了校内勤工俭学岗位,鼓励她自立自强。寒假期间,了解到卓玛因路途遥远留在学校过年,学校为她发放了节日补助,并安排她参加寒假留京大学生联谊活动。今年暑假前,学校为包括她在内的5名西藏学生发放了每人2000元的返乡路费补助,使他们能够回家与亲人团聚。

    “绿色通道”发“红包”。南京大学的“绿色通道”就有这样的“功能”。去年,该校的“绿色通道”不仅帮助300多名经济困难的新生顺利入学,还为其中80多名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每人发放了500元的“红包”。该校学生工作处处长钱钟说:“今年我们还将加大对贫困家庭学生的资助力度,不仅要让他们顺利入学,更要保障他们安心读书,不受经济问题困扰。”

    近年来,东北大学的“绿色通道”更是不断拓宽着。现在在东北大学,“绿色通道”不仅为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办理缓交学费手续,还邀请银行方面的工作人员现场为新生咨询国家助学贷款相关政策。

    “绿色通道”,解困之道

    “绿色通道”是学校关心、帮助贫困学生的起点,而非终点。近年来,各高校都在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的基础上,拓展出多种形式的资助方式和资助途径,以期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家庭学生学费、生活费的压力。

    据了解,在清华大学,除“绿色通道”外,还有困难补助、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勤工助学等多条“快车道”帮助学生摆脱经济压力;北语则根据学生困难情况,每学期都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分发一定数额的生活补助、冬令补助以及伙食补助;人大去年通过多种渠道,共筹措了5452.7万元用于学生资助工作,资助学生超过5万人次,今年人大还将进一步加大资助力度。

    除“绿色通道”外,目前我国各高校已经建立起以“奖、贷、助、补、减”为主要内容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相信有了这些“直通车”、“快速路”,贫困大学生可以彻底解除顾虑,再也不用为上学难而发愁。(摘自:《中国教育报》 2005年7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