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牧民收入不断增加。“十五”期间,西藏各级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及时把农牧区工作的重心从增产向增收转移,有力地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有效增加。预计2005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2075元,比2000年增长55.9%。多元化的农牧民增收渠道开始形成,特别是农牧业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提高了农牧业经济效益,促进了群众增收;劳务收入成为增加农牧民现金收入的重要渠道。预计2005年,西藏农牧民劳务输出总人数达60万人次,劳务收入达7亿多元,比有统计记载的2001年增长了2.5倍。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促进了消费水平的提高,预计2005年西藏农牧民人均消费水平比2000年增长30%以上;恩格尔系数从2000的79%下降到57%。
农牧业结构调整取得良好成效。种植业方面,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基础上,经济作物、饲草料作物播种面积有了新的增加。2005年西藏共落实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2.26万亩,其中粮食作物243.78万亩,比2000年调减58.38万亩,减幅达19.3%;经济作物71.33万亩,比2000年增加35.96万亩,增幅达101.7%;饲草料37.15万亩,比2000年增加28.54万亩,增长近3.2倍。粮经饲作物种植比例由2000年的87:11:2调整到69:20:11。预计2005年,全区粮食产量稳定在95万吨左右,与2000年基本持平;油菜产量达6.2万吨,比2000年增长55%;蔬菜温棚面积达18671亩,蔬菜种植总面积达25.88万亩,比2000年增长1.3倍,预计蔬菜总产量达39万吨,比2000年增长1.2倍;青饲料产量达37万吨,比2000年增长5.7倍。畜牧业方面,预计2005年西藏肉、奶产量分别达21.5万吨和28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44%和37.3%。牲畜出栏率达30%,比2000年增长近7个百分点,增加牲畜出栏数达221.41万头(只),为群众增加总收入达9.3亿余元。
农牧业科技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十五”期间,全区农牧业科技推广和应用工作进一步向纵深发展,展现出从过去的增产技术为重点向增效增收技术为重点转变,从过去的生产技术为重点向生产、加工技术并重转变,从过去常规种养业技术服务为主向为特色产业和产品开发提供技术为主转变,从过去重点为解决温饱服务向为实现小康的更高层次服务转变的态势。2005年,全区机耕、机播面积分别达197.8万亩和193.4万亩,分别占总播面积的56%和55%,比2000年分别增长7个百分点;共建立农作物良种繁育基地14万亩,良种推广面积达250万亩,占粮经作物播种面积的79%,比2000年增长8个百分点;全区累计黄牛改良总数达26万头,绵羊改良38万只,人工种草150万亩,围栏草场2100万亩。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全区农牧业的增长方式开始有了转变,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等新的经营模式和技术得到示范推广,经济增长的素质和效益得到新的提高;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先后成功开发出了青稞啤酒、青稞营养麦片、圣鹿牌高级食用油、甘露牌系列藏药等特色农畜加工产品,为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提高了农畜产品的加工增值水平;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了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劳动就业技能的提高,全区年培训乡村干部、科技人员和农牧民群众达30多万人次。
农牧业集约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等新的经营模式不断涌现。预计2005年,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达18亿元、多种经营总收入达24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3倍和1.7倍。截至目前,我区共扶持和培育了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自治区级龙头企业和近50家地(市)级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订单农业开始推行,拓宽了农畜产品销售渠道,提升了农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促进了农牧民收入的增加。农牧区各类专业合作组织开始起步,在引导农牧民群众发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连接生产与流通,提高经济效益,增加收入等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农牧业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十五”期间,西藏各级农牧部门切实加强项目建设管理,严格落实项目领导责任制、法人负责制、招投标制、合同制、监理制,实施了“117”重点项目为主的农牧业各类项目得到较好地落实和执行。在19个县实施了牧区草原建设与游牧民工程新建和续建项目,在30个县实施了天然草地植被恢复项目,在14个县实施了退牧还草工程,在12个县实施了牲畜温饱工程项目,在2个县实施了青稞基地建设新建和续建项目,在19个县实施了商品粮基地建设项目。仅2005年1-9月,全区共落实农牧业各类建设项目35个,总投资达37854.2万元。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改善了我区农牧业的基础设施条件,增强了农牧业的发展后劲。
农牧业特色产业初见成效。西藏自治区高度重视农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按照“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的原则,2004年,自治区采取自筹和贷款的形式,启动了农牧业特色产业开发项目。2005年,自治区进一步整合了农口部门的资金1.6亿元,安排实施了27个特色产业开发项目。两年来共安排国家投资2亿余元,带动群众和社会投资近2亿元(含投劳、投物等折合人民币),投资建设项目达41个。项目的实施,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牧民收入等方面效果明显。项目区初步形成了优质粮油、特色畜禽、林产品开发等基地;通过项目的实施,不仅使项目区人均现金增收达700余元,而且提高了农牧民的商品意识和劳动技能。农牧业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特色化发展的态势开始呈现。(西藏自治区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