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为降低市政公用事业的管理成本和提高市政公用事业的运行效率,重庆市着力进行了一系列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主城区路桥收费改革。2002年7月和2003年7月,重庆市先后两次进行了路桥收费制度改革,环线高速公路内的收费站点全部取消,实行路桥通行年票制。这一改革措施有效缓解了主城区交通压力,加快了环线高速公路沿线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
二是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市场化改革。2002年底,组建了市环卫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享有重庆主城区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清运及环卫设施特许专营权,推动了环卫行业产业化、专业化和市场化的进程;在主城区启动了专业垃圾运输公司的组建工作,对城市生活垃圾实施统一运输;首次采用BOT方式建设了同兴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了垃圾处理的减量化、资源化。
三是环卫清扫作业改革,环卫清扫作业逐步走向市场化。截至目前,全市已有渝北区、江北区、大渡口区、江津市等10个区县(市)的部分环卫保洁工作采取了政府采购社会作业的方式。
四是城市供水改革。目前,重庆市根据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在城市供水市场化改革中实施了三种模式:吸引外资参与水务市场竞争,如中法水务公司和永川市组建侨立水务有限公司;国内跨行业投资参与水务市场竞争,如中央在渝企业水电集团公司整体收购双桥区、合川市自来水公司;重庆燃气集团公司采取并购的方式收购了长寿区自来水公司,组建渝长燃气自来水有限责任公司;水投集团采取独资或股份制形式,对重庆大学城、綦江县、荣昌县、铜梁县、巫溪县等部分区县城市供水采取合资或BOT方式实施经营管理。
五是污水处理改革。为引进市场管理机制,减轻政府在筹措设施建设资金方面的压力,充分利用社会、民间资金,从2000年开始,先后组建了重庆市水务集团、水利投资公司等大型专业集团公司。同时,根据国家有关部委文件精神,在组建重庆市排水公司和三峡水务公司的基础上,分别将原由财政拨款按事业单位营运管理的唐家桥污水处理厂,移交水务集团下属的排水公司。将库区国债投资新建的17座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产业化管理,为城市污水处理行业步入市场奠定了基础。(重庆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