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交通行业围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道路运输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路网结构得到优化。截至2004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达187万公里。“十五”前四年,新增公路19.1万公里,新增桥梁4.28万座306.5万延米,新增隧道811道61.78万延米。从技术等级看,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已达30万公里,比“九五”末增加8万公里,占路网比重达16%。二级以上公路占路网比重超过20%的省有11个,每百平方公里公路超过40公里的省有15个,其中上海市、北京市、广东省等6个省公路密度已超过60公里/百平方公里。
道路客货运量在高位上快速增长。2004年,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共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分别为162.45亿人、8748亿人公里、124.5亿吨和7841亿吨公里,分别为2000年的1.2倍、1.3倍、1.2倍和1.28倍,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分别达91.9%、53.6%、73%和11.3%,道路运输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突出。道路运输不仅承担了全社会客货运量的大头,而且承担了全社会客货运量增量部分的大头。与2003年相比,客货运量增长了11%和7.3%,实现了近十年来的最快增速。在2004年全社会新增客、货运量中,道路运输分别承担了其中的89%和58.7%。在煤、油、粮、鲜活农产品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运输中,道路运输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在2003年抗击非典期间,全国道路运输行业快速反应、积极应对,投入9.97亿元资金和965万人次的工作人员,在1万多个客运站、4815个临时交通卫生检疫站,对8.64亿人次的旅客进行了有关项目的检查、登记,对1.32亿辆次的车辆进行了登记和消毒;出动运力8.73万车次,运送各类紧急物资28.4万吨,圆满完成了防止疫情通过车船等交通工具传播、确保公路畅通、确保防疫紧急物资运输三大任务。在2004年防控禽流感期间,又派出工作人员2.93万人次,参加了235个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和消毒点的工作;出动运力6864车次,运送防疫紧急物资2.1万吨。2004年夏,针对煤电油运紧张状况,道路运输行业全力抢运电煤等重要物资,30天为华东华南地区抢运电煤275万吨,有力地保障了电力部门迎峰度夏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运行。目前,自上而下的应急运输机构和组织协调机制已全面建立,拥有38281辆应急运力的道路运输应急保障体系已初步形成,多次在救灾抢险和应对突发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
道路运输服务业逐步壮大。“十五”期间,我国汽车保有量从1609万辆增长到2821万辆,轿车进入家庭成为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提高最显著的标志之一,社会对汽车相关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2000年至2004年间,我国汽车维修业户增长了2.73万户,总数达34.94万户。汽车维修行业连锁经营,专业维修迅猛发展,维修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汽车救援服务发展迅速,局域性的维修救援网络初步建立,为社会的服务能力得到加强。(交通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