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社会救助]有中国特色的老年社会福利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1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我国历来高度重视老年社会福利事业,“十五”期间,逐步形成了以国家、集体兴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以社会力量兴办的老年社会福利机构为新的增长点,以社区老年人福利服务为依托,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一、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蓬勃发展

    社会福利机构的建立和发展,维护了处于特殊困境之中的老年人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的基本权利。目前,中国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已发展到37913个,床位数141.2万张,入住的老年人118.8万,平均每千名60岁以上老年人拥有10张床位。其中:城市综合性老年福利机构1515个,床位数约15.7万张;乡镇各类老年福利机构34995个,床位数115.4万张;民办福利机构1403个,床位数10.1万张。

    为了鼓励社会力量举办社会福利机构、进一步加强对福利机构的管理、提高老年社会福利机构的专业化水平,近年来,民政部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等11部门《关于加快实现社会福利社会化的意见》,在规划、土地使用、税收减免、办理登记、水电、社会保险、教育和就业等多方面为社会力量兴办福利事业予以优惠。民政部还制定并颁布了《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标准》,民政部与建设部联合下发了《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国家职业标准《养老护理员国家职业标准》已颁布实施,该标准对养老护理员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等都作出了明确规定,标志着中国老年护理工作开始迈向专业化发展轨道。通过上述政策的实施,对社会福利机构初步做到了扶持保护有政策、审批管理有办法、建筑设计有标准、检查监督有依据,促进了老年人社会福利事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二、老年社区福利服务发挥重要作用

    民政部于2001至2004年实施了“全国社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总投入134.85亿元,其中各级民政部门投入福利彩票公益金39.86亿元,地方财政投入43.36亿元,项目单位自筹和社会力量投入51.63亿元,共建成各种类型的“星光老年之家”3.2万多个。“星光老年之家”基本覆盖了住养、入户服务、紧急援助、日间照料、保健康复、文体娱乐等多种功能,为老年人居家养老提供了很大的支持,受到了老年人的热烈欢迎。目前,全国大中城市已初步形成了以设施服务和社会互助为主要形式的社区老年福利服务网络,为满足广大居民群众特别是老年人的多种服务需求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服务。通过各种途径兴建老年公寓、小型福利院、敬老院、托老所等养老服务设施,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收养服务;开展包户服务,由社区服务中心等实体组织志愿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提供洗衣、洗澡、做饭、购物、家务、访谈以及其它服务;开办老年人食堂、浴室、理发店、婚姻介绍所、聊天站等设施,照顾本社区老年人的生活。

    二是为老年人提供医疗、康复和保健服务。动员、组织社区内的医疗机构为老年人看病提供“三优先”(挂号、看病、取药)服务,定期为老年人体检;一些医疗和福利机构利用自身优势,创办老年病院,在社区开设老年门诊、家庭病床、家庭医疗咨询站等,常年为体弱多病和伤残老年人服务;各社区服务设施普遍购置健身康复器材,开展老年人保健运动和养生讲座。

    三是为老年人提供文体娱乐和再学习条件。目前,各地社区服务中心、老年人活动站通过举办老年学校、老年兴趣小组,开展多种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引导老年人适应老年生活,愉快而平静地安度晚年。

    四是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各地基层组织在社区服务工作中将贯彻落实《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为一项根本任务常抓不懈。主要通过社区内的社会道德舆论和基层政权组织,帮助老人具体落实“老有所养”规定;在社区服务设施内设立维权办公室或法律咨询站,宣传法律知识,调解纠纷;成立老年人庇护所,为身心受到伤害的老人提供暂时的安身场所。

    五是组织老年人投身社区服务,实现老有所为。在社区服务中,老年人已成为一支最富有生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成立各种老年协会,开展互帮活动,以老助老。(民政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