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上海市]上海环境保护和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1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十五”期间,上海市按照“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城市布局的优化,有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城市管理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市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和“争做国内大城市还污染历史欠帐的模范和生态建设的模范”的总体要求,以“三重三评”(在全面推进中重治本、在综合治理中重机制、在资金投入上重实效;市民评判、社会评价、科学数据评定)为原则,通过第一轮、第二轮环保三年行动计划的实施,环境保护和环境建设再上新台阶。

    建成一批重大环境基础设施。目前,已建成竹园、白龙港等一批污水处理设施,新增污水处理能力400多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到70%;建成御桥和江桥焚烧厂、美商垃圾综合处理厂等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设施,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全市建成591平方公里“基本无燃煤区”,其中内环线内已建成无燃煤区,并建成2个电厂3台燃煤机组的脱硫工程;全市新增公共绿地7416公顷,郊区建成林地54230公顷,成功创建成国家园林城市。

    重污染区域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一是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成果。2000年底苏州河干流基本消除黑臭,2002年干流水质主要指标达到国家地表水V类水(景观水)标准,近年来水生生物种类和底栖动物生物量不断增加,水体的生物毒性下降,水中有鱼类活动。随着2005年底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竣工,苏州河水质有了进一步的改善。二是吴淞工业区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吴淞工业区整治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关停五钢公司化铁炉生产线、一钢公司3台转炉生产线和申佳铁合金公司锰生产线、有序推进工业区集中供热网建设、企业废水清浊分流纳管、烟粉尘无组织排放整治等措施,吴淞工业区烟粉尘排放量比整治前削减近70%,烟粉尘对周边地区的影响明显下降,主要环境质量指标有了较明显改善。三是桃浦工业区消除恶臭影响。桃浦工业区完成了上海制药六厂、月季化纤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27个恶臭气体污染源实施了关停、搬迁、治理工作。桃浦工业区恶臭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已彻底消除,逐步向都市化工业区转型。

    污染预防迈出坚实步伐。各级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吸引民间资本进入环境保护和建设,每年的环保投入占全市生产总值比例均超过3%,五年累计达到1000多亿元,有力地保障了上海环保事业的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得到加强,进一步强化了污染源头预防控制。同时,依靠科技进步,建立了一批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部分企业推行了清洁生产,漕河泾工业园区、上海化工区等开展了循环经济试点建设,宝钢等企业率先成为第一批国家级环境友好企业。(上海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