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我国林业以六大林业重点工程为载体,以实施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为核心,以生态建设状况由“治理大于破坏”阶段进入“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为标志,进入了“盛世兴林、加快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并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2003年9月召开的全国林业工作会议指出:林业必须牢牢把握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的总体要求;林业建设是生态建设最根本最长期的措施。2004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十五”期间,我国林业建设的指导思想实现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林业重任在肩,林业首当其冲。
“十五”期间,国家不断加大对生态建设的投入,先后启动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京津风沙源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基本形成我国新世纪生态建设的主战场。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覆盖全国97%以上的县,规划造林面积11亿亩。工程的全面实施,加快了我国生态建设的步伐。“十五”期间,全国共完成造林面积3208.5万公顷,比“九五”期间增加33.2%,累计封山育林1422.1万公顷。近几年平均每年造林面积突破1亿亩,造林质量较以往有了很大提高。其中六大工程共完成造林2694.6万公顷,占全国造林总面积的83.9%。我国人工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一。
经过五年的保护和建设,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由“治理小于破坏阶段”进入了“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这具有历史性转折的划时代意义。具体表现在8个方面:
(1)森林状况。近5年来,我国森林面积持续增长,森林蓄积稳步增加,森林质量有所改善。2005年初发布的第六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表明,全国森林面积已达1.75亿公顷,森林覆盖率18.21%,森林蓄积量124.56亿立方米。与第五次清查相比,有林地面积增加159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增加1.6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增加8.89亿立方米。
(2)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状况。2005年发布的第三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监测结果表明,全国荒漠化土地263.62万平方公里,比1999年减少37924平方公里,年均减少7585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3.97万平方公里,由年均扩展3436平方公里转变为年均减少1283平方公里,新中国成立56年来首次实现了历史性转变。
(3)水土流失状况。据水利部第二次全国水土流失调查和年度监测结果,我国水土流失面积有所减少,由过去的367万平方公里下降到356万平方公里,10年减少了11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强度也不断减轻,近年来全国大江大河土壤流失量大幅度减少,其中2003年长江和淮河流域减少50%左右。
(4)生物多样性状况。从全国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大熊猫资源调查结果来看,野外种群数量整体上稳中有升,栖息范围不断扩展,栖息环境不断改善。其中,稳中有升的陆生野生动物占55.7%,朱鹮、大熊猫、海南坡鹿、普氏原羚、藏羚羊等一批濒危物种种群数量也迅速增加。资源消耗严重和濒危度较高的189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达到野外种群稳定标准的占71%。近5年来,新建自然保护区763处,总数达到1672处,面积1.19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2.4%,涵盖了我国85%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5%的野生动物种类和65%的高等植物种类,有效地保护了30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主要栖息地和130多种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主要分布地。
(5)湿地状况。全国湿地调查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单块大于100公顷的湿地总面积为3848万公顷,其中自然湿地3620万公顷。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纳入自然保护区得到有效保护的自然湿地由32%提高到40%,湿地面积快速减少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全国共有30块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达430万公顷。
(6)草原状况。多年来草原退化状况十分严重,特别是北方草原,20世纪90年代初退化面积约为51%,90年代末发展到62%,平均超载36.1%,80年代以来产草量下降17.6%。近年来,我国草地治理力度加大,年治理面积约600万公顷,部分草场出现好转迹象。
(7)农田生态状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田林网控制面积由3100多万公顷增加到3400多万公顷,控制率由67%提高到74%,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平原地区有林地总面积由1200多万公顷增加到1500多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由15%提高到18%左右。过去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已绿树成荫、林茂粮丰,农业生态屏障初步建成。
(8)城市生态状况。到2004年,我国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达到95.98万公顷,比2000年增加32.8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7.38平方米,增加0.58平方米,城市生态建设正逐步由原来的绿化美化向增加城市森林、提高整体生态功能转变。(林业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