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山西省]山西煤炭产业水平得到全面提升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1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大省。“十五”期间,全省煤炭行业以全面提高煤炭产业水平为目标,坚持走集团化、洁净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新型化和结构调整、明晰产权、资源整合、关小建大、采煤方法改革、关闭淘汰落后、加强煤炭产销调控等重点工作,全省煤炭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同步提高,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积极采取措施提升煤炭行业水平。一是先后成立或组建了山西焦煤集团公司、大同煤矿集团公司、山西煤炭销售集团等大型企业,与此同时,加大收购兼并、联合改造地方煤矿的力度,使企业经营规模和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数家企业进入了2004年全国煤炭百强企业之列。全省煤矿数有6488个减少到3821个,目前,全省在建选煤厂34座,设计能力7250万吨/年,设计能力在120万吨/年及以上的大型、特大型选煤厂23座,建设规模6850万吨/年,截止目前,全省共有洗煤厂800余座,煤炭洗选能力近3亿吨,全省原煤入洗率由1999年的33%提高到2004年底的56%,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提高到90%。二是全面推广煤炭生产洁净化,把煤炭加工转化和洁净煤技术的开发应用作为结构调整的切入点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煤炭企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与科研单位合作大力开展技术攻关,水煤浆、煤炭气化技术已比较成熟,煤气已成为工业燃料和城市民用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煤炭液化技术进入工业性示范阶段。洁净煤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促使传统的煤炭生产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革,提高了煤炭清洁生产水平和利用效率,保护了环境,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强力推动发展煤炭经济多元化,大力延伸“两条产业链”,煤—电产业链和煤—焦(气)—化产业链。山西焦煤集团的汾阳焦化园区规划建设了特大型矿井、大型焦化厂、焦油加工厂和甲醇、醋酸、醋酐、甲醛等化工厂。阳煤集团的煤—电—铝工业园区规划建设了矸石电厂、氧化铝、电解铝、铝箔等铝制品加工厂;磁材工业园区已形成了钕铁硼、铁氧体新型磁材产业。潞安集团的东周工业园区正在形成水泥、塑钢、型材、管材、机械、五金等十大产业的建材基地;东古工业园区以发展“煤—焦—化”、“煤—电—化”两条产业链为目标,正在加快建设大型焦化厂、综合利用电厂以及电石、炭黑、纳米炭管、聚氯乙烯、烧碱等产业。其中高浓化肥、乙炔化工、焦油加工、甲醇、二甲醚等有机化工原料和新型精细化工产品,已初具规模,积极开拓煤—电—铝产业链以及煤基合成油、煤矸石制砖、煤层气开发利用等项目。四是大力提升产业素质,以煤矿装备现代化、生产机械化、系统自动化、管理信息化作为主攻方向。全省煤炭行业共有矿井建设项目246对,建设规模15237万吨/年,设计能力在120万吨/年及以上的大型、特大型矿井28对,建设规模为8820万吨/年,其中华晋焦煤有限公司沙曲矿井300万吨/年等9对重点矿井项目已建成投产,新增煤炭生产能力1000万吨/年以上,晋城煤业集团公司寺河矿创造了在高瓦斯条件下建设千万吨高产高效矿井的先进技术和经验,潞安矿业集团公司屯留矿项目充分凝合了安全、环保、高效的建设理念,建成后将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一流的高产高效综合数字化矿井。

    煤炭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良好。2001—2004年,全省共生产煤炭15.76亿吨,煤炭产量年均以6000万吨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底,全省煤炭产量预计5.5亿吨,比2004年增加5800万吨。预计“十五”期间全省煤炭产量21.27亿吨,比“九五”期间的14.79亿吨增加6.48亿吨,增幅为43.81%。其中国有重点煤炭企业9.91亿吨,比“九五”期间的6.1亿吨增加3.81亿吨,增幅为62.46%;地方煤矿11.36亿吨,比“九五”期间的8.69亿吨增加2.67亿吨,增幅为30.72%。2001—2004年,全省外调煤炭11.86亿吨,年均以3000多万吨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底,全省煤炭出省销量预计4.2亿吨,比2004年增加8500万吨。预计“十五”期间全省外调煤炭15.56亿吨,比“九五”期间的10.29亿吨增加5.27亿吨,增幅为51.21%。其中铁路出省销量11.85亿吨,比“九五”期间的8.48亿吨增加3.37亿吨,增幅为39.74%;公路出省销量3.71亿吨,比“九五”期间的1.84亿吨增加1.87亿吨,增幅为101.16%.(山西省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