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河北省]河北农业工作打开新局面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1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十五”期间,河北省农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加,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较好完成了“十五”任务目标。

    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较大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提高。2005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9360.4万亩,比2000年减少1017.6万亩;平均亩产277.6公斤,比2000年增加31.8公斤,总产2598.77万吨,比2000年增加47.7万吨。棉花种植面积792.9万亩、亩产65.1公斤、总产量51.5万吨,分别比“九五”年均增加284.6万亩、12.7公斤和25.5万吨,面积由全国第7位上升到第4位,总产由全国第7位上升到第3位。蔬菜产业快速发展,播种面积发展到1822万亩,比“九五”末增加700多万亩,产量6187.5万吨,居全国第二位,人均占有量908.7公斤,居全国首位。设施生产突破700万亩大关,占蔬菜播种面积的40%以上。全省瓜菜总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40%以上,成为种植业中促进农民增收的第一主导产业。畜牧业快速发展。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2005年,预计全省肉类、禽蛋、鲜奶产量分别达到560万吨、446万吨、328万吨,与2000年相比分别增长30%、30%和240%。其中鸡蛋产量居全国第一位,鲜奶产量居全国第三位,肉类产量居全国第五位。渔业经济稳步增长。2005年全省水产品产量预计可达96万吨,比2000年增长15万吨,增幅18.5%,实现产值99亿元,渔民人均纯收入6120元。

    农业重点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种子工程:每年审定60多个主要农作物新品种,新品种更新更换1400多万亩,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7%。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十五”期间,全省共建户用沼气池累计达到151.92万户,是2000年全省总数的14倍,受益人口600多万,年增收节支10.6亿多元,成为全国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旱作农业工程:建设旱作基本农田1900万亩,建设集雨工程12万处,推广旱作农业综合配套技术2600万亩,年增收10亿元以上。优质饲草饲料工程:建设商品草基地4万公顷,草产业加工能力由不足1万吨发展到40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65%,比“九五”末提高15个百分点。植保工程:建设蝗虫地面应急防治站、农业有害生物预警与控制区域站23个,建立了专用防蝗机场和省级农业有害生物监控中心。保护性耕作:建设65个核心示范县,推广面积141万亩,每亩节本增效25-35元。

    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十五”以来,在国家实施“两减三补”惠农政策、农产品价格上涨及农业增产增效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农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2005年,预计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80元,比2000年增加1001元。(河北省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