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三农”工作]农垦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中国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1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十五”期间,农垦系统坚持以发展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提高农业增长质量和效益;坚持以家庭农场为生产经营主体,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坚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一是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预计2005年全国农垦粮食作物总产量可达1804.7万吨,与“九五”末基本持平;粮食商品率达84.3%,比“九五”末提高了8.4个百分点;棉花产量118.4万吨,比“九五”末增长58.4%。肉类总产量136.9万吨,牛奶总产量231万吨,水产品产量72万吨,分别比“九五”末增长51%、93%和42%。主要农产品产量的提高使其占全国的份额也保持较高水平。

    二是结构进一步优化。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以来,农业结构向农业现代化方向发生了积极变化。种植业比重下降,养殖业比重持续上升。2004年养殖业产值在大农业中的产值比重为28.15%,比1999年上升3.57个百分点。同时,大宗农产品的专用优质品率大幅度提高。农业区域布局结构日趋合理,具有各自比较优势和特色的区域化格局正在形成。

    三是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随着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在农垦农业中的应用不断增加,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水平的提高。良种繁育普及方面,近几年选育、推广农畜新品种上千个,使农垦系统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5%以上,大幅度增加和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与质量。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大批先进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新技术在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农业新技术的覆盖率达到70%。农业机械化方面,2004年拥有农机总动力1364万千瓦,比1999年增长19.64个百分点。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程度达69.69%,比1999年增长4.86个百分点,其中,机耕程度为86.46%,增长1.41个百分点;机播程度为70.08%,增长7.65个百分点;机收获程度为53.19%,增长6.07个百分点。

    四是经济效益大幅度增加。随着生产条件的改善,结构的优化,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农垦农业的经济效益也在不断提高。200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77.9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54.4%;在农业增效的同时,家庭农场也实现了增收。农垦农业的发展,还有力地支持了农垦工业,为整个农垦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农业的发展促进了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垦工业的发展,目前位居农垦工业十大支柱产业前4位的均是农产品加工业,其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44.7%。(农业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