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期间,是天津市经济社会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五年,“十五”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得到圆满完成。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预计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9%,比“九五”时期快2.6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5.1个百分点,是建国以来天津市各个五年计划时期平均增速最快的五年。“十五”期间,天津市经济最高增幅与最低增幅相差3个百分点,是建国以来历次五年计划中波动最小的。2003年全市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2005年按常住人口计算的人均GDP将超过4000美元。五年来,全市经济总量规模迅速扩大,综合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十五”期间天津市财政收入连续五年跃上5个百亿元台阶。2005年全市财政收入预计达到720亿元,年均增长24.1%。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达20.9%,比2000年上升6个百分点。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将突破500亿元。
大流通格局逐步形成。2005年全市贸易企业商品销售总额将超4000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8倍。2005年,预计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1190亿元,5年年均增长13.5%。餐饮、旅游、汽车、通讯、住房、教育和文化娱乐等新的消费热点,成为活跃市场、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消费物价保持平稳。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涨幅适度,五年平均涨幅为1.1%。
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预计2005年外贸进出口总值将达到505亿美元,五年年均增长24.1%,其中出口将达到265亿美元,年均增长25%。招商引资成效显著。预计2005年全市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将达到32.14亿美元,“十五”期间累计达到102亿美元,年均递增37%。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07家在津落户。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科技综合实力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2001-2004年,全市共获科技成果4831项,其中达到国际领先水平226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1039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45项。专利申请量23659件,成为近年来全国专利申请量增长最快地区之一。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超过55%,普通高校在校大学生超过32万人。建成并投入使用示范性高中40所,享受优质教育的高中生达到75%。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健全了社区卫生服务网络。
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逐年提高。预计2005年天津市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超过12600元和7200元,5年平均递增10.7%和10.6%。就业总体形势好转。就业总量从2000年的486.89万人预计到2005年底增加到538万人。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完善。基本建立了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保险体系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养老保险覆盖企业在职职工197万余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连续5年保持100%。失业保险覆盖达到193万余人。2001年启动医疗保险,2005年医疗保险覆盖达到290万人。近两年先后启动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覆盖均超过150万人。通过建立廉租房、经济租赁房、经济适用房三条住房保障线,使拆迁家庭享受社会保障住房政策。(天津市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