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工作,先后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西部地区人才开发十年规划》、《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2003年,中央又召开了建党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人才工作会议,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些政策文件从宏观上提出并明确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与此同时,西部地区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国务院各部门也先后制定和颁布了西部地区人才开发政策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总量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3年初,西部地区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各类干部与人才的总数达到871.4万人,其中国有企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595.4万人,占全国的比重有所上升;专业技术人才中,具有高级专业和技术职务的28.3万人,比2000年底增长16%。据有的材料反映,2003年新疆人才资源总量比1999年增加15万人。贵州省2004年全省人才总量为180.34万人,与2000年相比较,增加5.92万人,增长率为7%。
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得到了提高。开展了一大批人才培养和培训项目,西部地区现有人才队伍的素质普遍提升。例如目前四川省全省大专以上学历和中高级职称所占比例比“九五”期末提高了近20个百分点,2003年底,近1/3的市州党政班子成员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重庆市乡镇机关公务员7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区县公务员8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市级机关公务员100%达到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人才外流的趋势得到了缓解。长期以来,人才流失是西部地区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近几年,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人才外流的趋势,在某些省份人才流入、流出基本达到平衡。陕西省材料表明,2000年到2002年间,全省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71万人,流出1.67万人,在流入的人才中高职称、高学历、带项目创业者明显增多。
人才作用的发挥取得了实效。人才作用得到更加重视,人才发挥作用的环境得到了优化,人才开发对经济的贡献更为突出。例如,内蒙古自治区宇航人公司通过成立研发中心,引进和培养人才,开发了沙棘深加工项目,这一项目的实施,带动了当地50万农牧民致富奔小康;湖南湘西老爹公司与吉首大学科研机构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开发了猕猴桃产业化项目,不仅每年创造上亿元的利税,而且带动20万农民增收致富,人才开发效果非常显著。(西部开发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