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是一项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影响深远、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从战略上搞好国有企业,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特别是国资委成立以来,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做了大量工作,连续出台了12部规章制度30多个规范性文件,全国省级国资委公布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也有452件。这些规范性文件和政策措施的出台,为切实减轻国有企业负担、明晰国有企业产权、建立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的机制创造了条件,有力地推进了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一、国有经济分布范围适度收缩
社会资产进一步向基础性、支柱性产业集中,国有经济布局日趋合理。我国国有经济在市场化程度高、竞争性强的领域呈现进一步退出的趋势,突出表现在一般加工工业和商贸业国有资本比重明显下降。1995—2002年,纺织工业资产总额年均递减3.5%,森林工业、食品工业、皮革毛皮及其制品业资产总额年均分别递减12.2%、3.4%和6.8%,国有批发和零售、贸易及餐饮业资产总额年均递减1.8%。2004年,在批发、零售及餐饮业中,国有企业资产总额为17354亿元,又比上年减少1.4%。
同时,国有资产向国民经济基础性及支柱产业集中的趋势不断加强。1992—2002年,国有电信业、国有电力工业、国有交通运输业、国有石油石化工业、国有冶金工业、国有煤炭工业和国有机械工业的资产总额,年均分别递增21.5%、28.1%、26.8%、19.7%、17.6%、15.2%和10.9%。2004年,国有资产进一步向基础性、支柱产业集中。一是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产业的国有资产规模继续快速扩张。1995—2004年,基础产业国有资产总量年平均递增11.7%,2004年末达到46724.1亿元,占全部企业国有资产总量的62.3%,较1995年提高了14.8个百分点。二是国民经济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国有资产规模持续快速增长。2004年,煤炭、冶金、石油石化、烟草、机械行业的国有资产总量共计19958亿元,分别占工业企业和全部企业国有资产总量的57.6%和26.6%,同比增速分别达到了15.6%、14%、11.9%、10.6%和9.8%。
从中央企业的情况看,目前在军工、石油石化、电力、电信、航运、矿山等行业和领域的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20%,资产总额占72%,销售收入占61%,利润占79%;在冶金、机械、电子、化工、建筑、建材、生物医药、科研院所和勘察设计等产业的企业户数约占全部中央企业的44%,资产总额占16%;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商贸、投资、咨询、旅游、房地产、农业等领域的企业户数占全部中央企业的36%,资产总额占12%。
二、国有企业数量明显下降
国有经济实力进一步向大型企业集中,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国有企业总户数由1998年的23.8万户减少到2004年的13.8万户,年均递减10%左右;但同期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由13.5万亿元增加到21万亿元,年均递增7.6%,户均资产由5670万元增加到1.5亿元。2004年,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315家国有大型企业集团的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