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成都1月1日电(记者高柱) 2006年1月1日零时,是四川整治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流域内237家重点工业污染源的“大限”。在四川省环保局、省经委组织开展的专项“零点整治行动”中,被通报的19户挂牌整治企业中,两家因“超限”被责令停产,一家被“限产停排”,其余通过了督察。
被正式宣布停产的企业是资阳市和内江市的两家水泥生产企业;被限产停排的企业是遂宁的一家酒类生产企业。它们是于去年12月30日———在四川工业治污“零点行动”进入倒计时的前两天,被关闭和停排的。
四川环保局有关人士称,开展“零点整治行动”,目的在于显示一个“说话算话”的威慑作用。四川境内的岷江、沱江和嘉陵江是长江上游重要支流,流经四川省18个市州,滋养着近八成四川人。为确保三江流域水质转好,去年以来,四川省进一步加强了对其工业污染源的治理力度。
截至去年底,被纳入治理的237家污染企业中,完成治理任务的只有103家,还有一半多的企业处于设备安装、土建施工阶段,其中有8家企业仍停留在治理方案制订阶段。
分析人士说,进度缓慢的市州原因应归结于各级党政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认识和行动不到位。
据悉,四川省政府分别与全省21个市州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规定:2005年12月31日前不能完成治理目标的企业将被坚决关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