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峡工程是中国能源规划和电力工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调整能源布局、开展“西电东送”、“全国电力统一调度”的重要举措之一。
三峡水电站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26台×70万千瓦/台),年发电量847亿千瓦时。再加上预留的地下厂房6台机组,总装机容量可达2240万千瓦,占1996年全国发电能力的十分之一。同时,三峡水电站地处湖北省宜昌市,与全国主要电力负荷地区的距离在1000公里左右,属于经济输电范围,是未来国家大电网的中心主导电站。电网联网后,既可与全国的火、水、核电互补,又能大大提高电网运行质量和效益。三峡工程建成后,滔滔江水为三峡水电站发电,并为三峡至葛洲坝区间的航运梯级进行反调节,再为葛洲坝水电站发电,还可充分提高葛洲坝水电站的发电能力。
三峡工程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按三峡电厂上网电价每度(千瓦时)0.25元人民币计,则2009年26台机组全部安装运行,则每年可创值约210亿元;若按每度电可创产值5元计,则每年可为国家创产值4250亿元;若人均创产值一万元,则可安置425万人就业。
同时,三峡工程又是长江流域水能资源滚动开发的基础。中国对水力能源采取流域“梯级开发、滚动发展”的方针,三峡工程作为长江流域六大水电基地之一,对长江上游干流水能开发起着关键的作用。长江干流从石鼓至宜宾段(此段长江干流又称金沙江)长约1330公里,落差1560米,多年平均流量4920立方米/秒,可规划8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4570万千瓦,其水力资源占长江流域总量的30%左右,是实现“西电东送”重要基地之一,对西南部地区的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三峡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