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创新成就]破解高原铁路建设三大科技难题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02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青藏铁路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具有标志性的高原铁路,也是一条科技含量较高的铁路。在青藏铁路建设中,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被认为是世界高原铁路建设的“三大科技难题”。如何在确保环境、生态、施工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加速青藏铁路建设是一个重要问题。为此,铁道部加大投入,动员路内外科研、设计等单位参加联合攻关。

    在冻土科技攻关方面,各参建单位立项近80个课题,投入上千万元,先后在多年冻土隧道、桥梁、路基应用技术等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在地质复杂的冻土地段,采取以桥代路措施,片石通风路基、通风管路基、保温板、热棒等工程措施,取得了明显效果。推广了十多项先进的施工工艺。铺架设备在技术改造后可适应海拔4500米以上作业。

    为将青藏铁路建成具有高原特色的生态环保型铁路,建设单位树立环保新理念,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全线用于环保的专项经费达12亿元。在工程设计中采取绕避自然保护区、设置野生动物迁徙通道、避免改变河流湖泊径流环境、减少占用草原草甸面积等措施,把生态功能保护、冻土保护、植被保护、水土保持、野生动物保护等各项环保措施细化到各参建单位和工点,认真组织实施。取弃土场、砂石料场全部经过严格的环保审批。在紧张的建设同时,施工队伍还开展了高原种草研究,并对生活垃圾和施工废弃物集中收集,统一处理。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建设单位与青藏两省区环保部门签订了环保责任书,主动接受监督检查。邀请环保部门对施工沿线水质进行环保监控,全线实行了环保监理制度,这在我国重点建设项目中属首创。

    在高原卫生保障方面,各单位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先行。对新上场人员全部进行体检和“阶梯式”适应,严格控制作业时间和劳动强度。配置了高原制氧站、高压氧舱,保证了职工生产生活用氧。主副食品供应充足,营养丰富。全线建立工地卫生所、工地医院和救治中心等三级医疗机构137个,上场医务人员481人,配备医疗设备2880台(套),未发生非典输入、高原病死亡等情况。(铁道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