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吉林省]吉林高新技术企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3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吉林高新技术企业呈现集群化发展趋势“十五”期间,吉林省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0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技工贸总收入预计可实现186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395亿元,利税260亿元,同比增长14.5%、23.5%和18%。在发展过程中,高新技术企业出现集群化发展趋势。产业集群的低成本效应、人才集聚效应、区位品牌效应和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竞合效应,推动了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和科技进步。

    电子信息产业。目前,全省共有电子产品类制造企业40余户,通过认定的软件企业146户,年产值近200亿元。长春作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之一,凝聚了一批有较好成长性的电子信息企业。例如,长春联信具备年产2000万块2英寸STN—LCD能力,已进入全国STN—LCD规模企业前三名。长春新产业是国际最大的全固态泵浦激光器生产厂家之一,拥有专利10余项,产品90%出口欧美,中低功率固态激光产品占领国际市场30%以上的份额。长春一光先后开发50多个系列几百个品种的光电编码器,堪称中国编码器第一品牌,申请专利百余件,占国内市场份额的60%。长春东光开发的片式钼电解电容器产品在国内一直供不应求。长春鸿达的电脑指纹安全锁已销售美国、欧洲等28个国家和地区,是国内最大的光电指纹识别生产企业。一汽启明公司2005年预计销售收入6亿元,实现一年增长1个亿。吉大正元是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软件产业基地,信息安全产品市场份额超过70%。东北师大理想的教育软件被确定全国五个开发教育软件的公司之一。吉林市60多户软件公司已经成为吉林高新区创新型企业的重要力量。

    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吉林省医药产业的特色体现在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领域。吉林省已形成了以现代中成药为主,生物制药为辅,化学制药和医疗器械等为补充的医药产业布局;形成了通化医药城、延边敖东医药城和长春中药现代化及生物制药科技产业园“三足鼎立”的区域发展中心和“长春—通化—白山”、“长春—吉林—延边”两条产业带。中药方面,到2004年底,全省共有13800个药品文号,国家标准注册1333个,数量列全国第1位;获得国家中药保护证书242个,列全国第2位。预计,2005年可实现产值130亿元。

    生物制药产业。拥有生物制药企业25户,年产值近40亿元,连续多年以超过20%的速度增长。国家批准上市的25种基因工程技术产品中,吉林省能够生产11种;全国35种疫苗产品,长春可以生产26种。长春已成为国内重要的基因工程药物和疫苗生产基地。长春生物制品研究所是国内第一个基因工程药品中试基地,是国内拥有基因工程产品生产文号最多的厂家。长春金赛药业的金磊生长素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达60%。长春博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人类ABO血型单克隆抗体试剂,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通化东宝是目前国内唯一能生产人胰岛素(HINS)产品的企业。长春百克药业自行研制的复合型艾滋病疫苗已进入Ⅰ期临床研究,标志着我国艾滋病疫苗的研究与国际上同步。

    农产品加工制造产业。2005年,农产品加工产业生产总值将突破1000亿元,已成为与汽车、石化并驾齐驱的支柱型产业。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已达20个,涌现出长春大成、吉林燃料乙醇、长春皓月、吉林德大、吉林华正等龙头企业。许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也占有一定份额。以大成为例,大成集团的玉米综合加工实力世界排名第三,其赖氨酸年产量30万吨,占世界40%;生产赖氨酸的技术有65%是自己开发的;大成玉米化工醇的生产配套装置实现工业化生产也是原创型技术。目前,全省淀粉产量145万吨,居全国第2位;发酵酒精产量33.1万吨,居全国第3位。彻底摆脱了单纯玉米调出省的劣势,依靠先进技术实现了本地资源的高值化加工,同时增加了资源利用的自主权和市场控制力。(吉林省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