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交通部门紧紧围绕“交通运输要保障宏观经济平稳运行”的工作要求,切实做好水路重点物资运输保障工作,取得明显成效。1-11月,全国主要港口煤炭发运量完成3.4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9.4%,其中内贸完成2.7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8.7%;进口铁矿石接卸完成2.4亿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3.5%;进口化肥接卸完成979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9%;进口粮食接卸完成2032.5万吨,比上年同期减少9.7%。保证水路重点物资运输的主要措施包括:
组织召开水路煤炭运输专题座谈会,分析2005年水路煤炭运输形势及面临的问题,并从加强水路运输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加快运输保障法规和制度建设、加快水运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主要港航企业的主力军作用、加强水路运输组织和协调、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等方面作了具体要求。5月份起,建立了煤炭、粮食、化肥、原油、铁矿石等重点物资水路运输生产情况旬度报表制度;6月份起,交通部领导通过参加每月与铁道部、发展改革委联合召开的月度水运生产协调会掌握日常重点物资运输动态,加大组织协调力度。
加快煤炭装卸泊位的扩能改造,挖掘潜力,积极适应煤炭运输需求。积极协调,努力推进煤炭装卸港口的装卸能力建设,其中秦皇岛港煤四期扩容工程(新增1500万吨能力)9月份投入使用,煤五期工程(新增5000万吨能力)年底简易投产;广州港西基、新沙煤炭改造工程(新增1250万吨能力)第四季度投入使用。
协调铁路部门,积极支持中海集团、秦皇岛港开展煤炭准班轮运输,保障电煤运输。4月1日起,中海集团、秦皇岛港联合铁路部门、内蒙古煤矿企业、上海浙江电力钢铁等企业相继开通了秦皇岛至上海、秦皇岛至浙江两条煤炭准班轮运输线,使煤炭运输在货源、车皮、泊位、船舶运力上都得到了保证,煤炭周转效率明显提高。
做好秦皇岛港煤炭疏港工作。3月中旬、8月中旬,受煤炭市场总体形势“淡季不淡、旺季不旺”以及气象等因素的影响,秦皇岛港出现煤炭压港现象,积极组织港航单位采取紧急疏港措施,及时缓解了港口存煤压力。
采取措施,努力缓解港口铁矿石堆存压力。由于多方面原因,上半年部分港口矿存堆存量居高,交通部积极组织港航企业采取疏运措施,加强港口、航运生产组织协调,挖掘潜力,提高港口装卸效率;采取对煤炭、矿石兼运的船舶实行优先靠泊的措施,加快了二程运输,提高了水路疏运中转能力;积极协调铁路部门,加大铁路疏运力度;为缓解铁路疏运能力不足的压力,继续加强公路、水路疏港。
紧急疏运进口小麦。一季度我国小麦进口比较集中,受进口小麦疫情的影响,港口小麦积压严重,交通部紧急协调国家粮食局、中粮总公司、铁路部门实施紧急疏运,有效缓解了粮食压港情况。
加强进口原油转运和成品油紧急调运工作。交通部在预见到四季度进口原油将大量集中到达我国沿海港口、可能造成中转困难时,10月份及时召开进口原油协调会,采取有效措施,保证进口原油在国内中转运输的顺利进行。在2005年8、9、10月份华南地区成品油供应紧张时,及时协调国有骨干油运企业抽调船舶支持中石化、中石油集团紧急调运成品油,保证了国内成品油市场供应的稳定。(交通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