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货币信贷运行总体平稳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4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2005年,货币信贷运行总体平稳。货币总量呈较快增长态势,信贷保持平稳增长,信贷结构有所改善,与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宏观调控总体要求基本适应。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顺利实施,经济金融平稳运行。

    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长较快。11月底,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2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8.3%,比上年同期高4.3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7%,比上年同期低1.1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余额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9%。2005年以来,广义货币M2与狭义货币M1增速变动的总体趋势保持一致,但M2增速提高较快。从货币构成看,这反映了居民储蓄倾向上升以及企业存款定期化的趋势。从国民经济“高增长和低通胀”的特点看,当前货币信贷总体上是适度的。

    金融机构贷款平稳增长。11月底,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20.6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8%,比上年同期高0.3个百分点。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9.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累计增加2.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400亿元。

    贷款结构进一步改善。流动资金和涉农贷款增加较多。1-11月,企业用于流动资金的人民币短期贷款和票据融资合计增加1.15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4085亿元,涉农贷款增加3234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553亿元。1-11月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增加1.0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1757亿元,其中基建贷款增加5447亿元,比上年同期多增243亿元,反映出当前投资继续高位运行的特点。居民消费信贷出现较大变化,比上年同期少增较多。1-11月,个人消费贷款增加1755亿元,比上年同期少增2178亿元,对消费信贷的变化趋势应予以关注。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平稳实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以市场供求为基础,人民币汇率有贬有升,实现有序波动,弹性逐渐增强,最高单日涨跌幅度均为万分之七,改变了改革前基本固定的局面。与7月21日改革前相比,截至11月30日,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43%,对欧元累计升值4.92%,对日元累计升值8.07%,人民币汇率向合理均衡水平不断趋近,体现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和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规律。汇率的杠杆作用初步显现,前期过快的外汇流入趋于平稳。汇率机制改革促进外贸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效应也开始初步显现。(人民银行提供)

 
 
 相关链接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认为应继续执行稳健货币政策
· 央行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透露出新信息
· 专家解读第三季度货币政策报告:并非放松的信号
· 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肯定人民币汇率改革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