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1月26日专电(王海鹰、王致远)春节期间,不少消费者将选择在酒店与家人、友人畅叙情怀,有许多家庭甚至把年夜饭也放在酒店吃。为此,山东省消费者协会提醒广大消费者:春节期间餐饮消费要当心4种“陷阱”。
故意欺诈。消费者一般不注意核对账单,饭店借此故意多收、多算,消费者发现时就以算错为由推脱责任。近日,济南市民刘先生在一酒家招待朋友,用完餐结账后,发现实际付费比开价多支出60多元,回这家酒店核账,发现其中两道菜被重复计费。
糊涂菜单。一些饭店在菜单上不标注价格或只标注部分,在结账时胡乱加价。消费者李先生和朋友在某景区一小饭店吃饭,点了1个荤菜、4个素菜,菜单没标价格,结账时饭店要收取130余元。账单显示,一盘普通的青菜要15元,一盘红烧排骨的价格高达50元。
打折噱头。饭店宣传菜肴打折,但结账时真正能打折的部分却很少。王先生和一帮朋友在某酒店就餐,店堂里宣传“菜肴8折”,结账时,消费了2000多元的王先生发现酒店只给他便宜了100多元。酒店的解释是王先生点了不少特价菜,不享受打折。而王先生发现这些“特价菜”不是酒店让利的菜,而是高价不打折的菜。
推荐猫腻。客人点菜时,酒店服务员推荐另一道类似菜,但往往价格高了不少。前不久,吴女士在一家小饭店用餐,结账时发现有一道“红烧豆腐”22元,而点菜时她要的是12元的家常豆腐,当时服务员说,家常豆腐没有了,可以换成红烧豆腐,两个豆腐是一样的,吴女士没有想到因此掉进了商家的“价格陷阱”。(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