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经济建设>> 金融证券
 
银监会表示将密切关注宏观经济对银行风险的影响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1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张建平、谢登科)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将密切关注今年宏观经济走势可能对银行业风险产生的影响,坚持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导向不偏离、决心不动摇、力度不减弱,全面可持续降低银行业信用风险。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27日表示,产业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压缩是今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项重要任务,这将在总体上改善银行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但根据以往经验,这一过程在短期内可能会给商业银行带来新的风险,不良贷款反弹的压力会大大增加。

    这位负责人说,面对这一形势,银监会将引导商业银行深入分析产业结构和市场状况,督促商业银行严格损失准备金计提和核销制度,加大力度处置化解风险资产,进一步贯彻和落实不良贷款监管新模式的有效实施,继续加强贷款分类偏离度检查和不良贷款动态迁徙的监测工作,努力做好银行业信用风险监管工作。

    去年末,我国商业银行整体不良贷款率首次下降到一位数,实现历史性突破,成为中国银行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我国境内商业银行(包括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去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3133.6亿元,比去年初减少5176.4亿元,不良贷款率8.6%,比去年初下降4.2个百分点。

    这位负责人认为,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和比例连续三年“双降”主要有三个原因:

    银监会不断推进银行业金融机构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推进以公司治理为核心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着力解决农村信用社改革过程中的产权制度和管理体制问题,稳步推进中小问题银行在改革重组中规范发展;

    扭住不良贷款“双降”工作不放松,强调商业银行贷款分类的准确性,加大对不良贷款真实性的现场检查力度。建立了贷款迁徙统计制度,明确提出将不良贷款的下降与贷款损失程度和准备金的计提水平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督促商业银行加大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与核销力度;

    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和经营行为趋于理性发展,从片面追求贷款规模、抢占市场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向建立多元化发展战略、实行经济资本管理的内涵式经营模式转化。(完) 

 
 
 相关链接
· 唐双宁:高风险城市商业银行要做好市场退出准备
· 银监会确立三大类监管指标加强商业银行风险预警
· 刘明康接见银行风险管理高级培训班学员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