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东京2月26日电 (记者钟沈军)日本是世界上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20年,4个日本人中就有1人是65岁以上的老人。与城市相比,日本农村的老龄化将更加突出。不过,日趋完善的农村和社会保障体系使日本农民能够老有所依,安享晚年。
日本针对农民的养老保险种类较多,不同地域也有一定的差别,“国民养老金”是最根本的保险。1959年,日本政府颁布《国民养老金法》,将原先未纳入公共养老保险制度的农民、个体经营者依法强制纳入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中,规定凡在日本居住的、20岁以上60岁以下的农民及个体经营者等必须加入国民养老保险,交纳一定的保险费用。此后,该法案几经改革,在日本国民的养老福利保障、稳定社会秩序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除强制性的“国民养老金”外,日本农民还可有选择地参加“国民养老金基金”、“农民养老金”,或购买种类多、针对性强的个人养老保险。作为对“国民养老金”的重要补充,这些养老保险满足了不同层次农民的养老保险需求。
据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农民养老金基金会的计划调整室室长助理松泽正介绍,加入“国民养老金基金”的人每月须交纳“附加保险费”,年满65岁后,除“国民养老金”外,还可获得附加养老金。加入“农民养老金”的人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如年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时间不少于60天等。
除养老保险外,完备的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体系也为日本农民老有所依创造了条件。1973年,日本政府制定了“老人医疗费支付制度”,规定凡年满70岁以上或卧床不起的65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医疗制度。1982年,日本政府颁布《老人保健法》,规定70岁以上老人的医疗费由医疗保险的有关方面共同负担。1989年日本制定《高龄者保健福祉推进十年战略》,并从1993年开始在全国制定地域保健福祉计划,要求地方政府积极建设与完善供老年人使用的各种设施。上述法案和措施的颁布实施,使得老人即使是身在农村,也可安度晚年。
覆盖面广的全国养老金体系,使日本农民能够得到公共社会保险体系的救助。但日本人口老龄化严重和出生率下降,尤其是农村老年人比例不断提高,使得投保人数减少而享用养老保险的人数日益增多,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许多农村的年轻人对将来能否拿到养老金十分悲观,也拒绝交纳养老保险费。据日本政府有关方面统计,包括农村青年在内,在“国民养老金”中,有大约37%的人没有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交纳保险费,这成为日本养老金制度重要的不稳定因素,很有可能动摇日本养老保险制度的根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