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南洋商报》:
“两会”与百姓切身利益有关
全国政协3月3日开幕,中国的老百姓对这一年一度的盛事既熟悉又陌生。陌生是因为那有太多自己“不懂”的东西,熟悉是那也有很多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关的东西。近年来,看病难、学费贵、房价高等“三座大山”,把老百姓压得喘不过气来,因此北京市民跟其他省市民众一样,都希望政府能在这三方面下“猛药”,认真改善他们的生活。“两会”这个一年一度的盛事,在北京又被炒得沸沸扬扬,市民纷纷谈论自己最关心的问题。
日本《朝日新闻》:
“十一五”规划的重点是可持续发展
中国总理温家宝将在5日开幕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报告“十一五”规划。报告将谈到高增长和十五年经济扩大10倍伴生的贫富差距扩大和环境破坏问题,同时将重点放在将来的可持续发展上。预计经济增长率目标将定在与过去相仿的每年7%左右,与过去5年的实际增长的9.5%相比有所调低。
新的五年计划不但包括经济规模的扩大,还将注意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质量改善。对增长优先的政策进行调整,把重点放在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增长上。
新加坡《联合早报》:
两项立法在“两会”期间引人注目
在今年中国“两会”即将召开之际,两项原本被外界认为已“流产”的立法草案———《物权法》以及内外资企业《二税合一法》,在关键时刻再次被列入立法计划。《物权法》普遍被法学界认为是中国进入现代法治社会最重要的法律之一。根据解释,《物权法》要解决人们财产的获得与保护的问题,以及国家、个人与集体的财产权的问题,填补中国在这方面的空白。
作为年度“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两会”历来是媒体观察中国政治动态、经济走向和人事安排的风向标。那么,今年的“两会”又有哪些热点和看点?
从近期高层言论和官方媒体的报道看,今年“两会”的热点主要包括:“十一五(2006年至2010年)”规划,建设新农村,教育和医疗改革,反腐败和反“台独”。
无论是热点还是看点,“两会”讨论的议题和透露的信息都反映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的现状,是外界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美国《侨报》:
温总理施政报告将关切民生
中国总理温家宝即将提交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的施政报告,在题目和结构上将迥异于5年前的报告。
分析人士认为,施政报告对今年的工作部署,其总体思路料为坚持加快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坚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坚持把解决涉及民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放在突出位置。据分析,报告仍将凸显本届政府对百姓民生的关切,在教育、卫生和安全三大问题上着墨尤重。
美联社:
中国一直努力解决贫困农村问题
中国领导人一直在努力解决贫困农村面临的问题,并承诺会向中国经济腾飞过程中掉队的人提供更多的教育、医疗等援助。当一年一度的全国人大会议于5日开幕时,他们就得开始阐明自己将如何履行雄心勃勃的承诺并为这些承诺埋单。此次全国人大会议为展示政府如何实现重点工作目标提供了一个舞台。
日本《读卖新闻》:
中国政协开幕警告“台独”动向
中国统一战线组织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3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贾庆林在大会报告的开头,关于台湾问题警告说,将继续尽最大诚意,维持促进两岸关系的稳定和发展,争取和平统一的未来,绝对不会容忍台湾独立,坚决反对“台独”势力和活动。
英国BBC网:
改善城乡差距和关切台湾问题
中国全国政协会议在近日召开,预计改善城乡贫富差距和台湾问题将是本届“两会”的主要议题。
预计中国当局将宣布一系列的措施,保护农民的土地,避免被强行征收;同时将增加开支,改善农村的教育和医疗福利。去年,7亿多农村居民的平均年收入是400美元,比城市居民的收入少1000美元。
本届人大适逢陈水扁提出废除“国统纲领”的争议,中国最关切的就是阻止陈水扁通过修改“宪法”,进一步推动台湾独立。中国人大去年通过了《反分裂国家法》,给与中国大陆向台湾使用武力提供了法理根据。(杨宁 李林蔚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