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代表委员热议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倒挂”现象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短评:解决教育不公拖不得拖不起

    新华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 顾立林 吕雪莉 于力)拥有平等公正接受教育的机会,是社会公正的底线,任何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其教育背景。然而愈演愈烈的教育不公不断侵蚀社会和谐的肌体。许多代表委员大声呼吁:解决教育不公拖不得也拖不起!

    没有人否认差异的客观存在,没有人要求教育的绝对公平,但同在蓝天下,却因城乡、经济、家庭、区域等差异而失去公平的接受教育机会,与情、理、法都说不通,也与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格格不入。

    解决教育不公拖不得。教育的公平公正关系到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切身利益,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题中之义。有关教育主管部门、有关地方政府没有任何理由敷衍塞责,置老百姓利益于不顾。由于客观原因一时无法解决的群众可以原谅,但对担心行业利益受损或者行政不作为,而置若罔闻不公政策的,老百姓不答应。

    解决教育不公拖不起。误庄稼误一茬,误人误一辈子,误社会误一代。在现在的农村和城市弱势群体中,已经显现了教育不公的后果。大批青少年因为无钱或者没有机会继续接受教育,过早地流向了社会,既没有多少谋生技能,也没有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认知,极端者还因心理失衡而仇视社会,带来和谐和安全隐患。我国目前有农民工上亿人,有上千万农民工的孩子在城市边缘艰难求学,如果再不关心他们的教育问题,有可能20年后这些人成为新一代“盲流”。

    导致教育不公有城乡二元结构的经济因素,但更多的是教育政策的因素,看不到这一点,就不可能找到解决教育不公的对症药方。解决的办法一靠改革,二靠发展。要革除一切阻碍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体制和政策性障碍,要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一项项分析检查,一项项解决落实,真正使中央提出发展成果为人民共享的执政理念,在事关社会最大的公平问题上得到充分体现。(完)

    1 2 3  
 
 
 相关链接
· “两会”百姓话题:城乡教育巨大差距刺痛代表心
· 教育不公―“一黑二斜三苦四丑”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提出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建议
· 中科院院士托政协委员提交建议 为教育工作献策
· “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教育不公平问题展开讨论
· 任玉岭委员:将“择校费”收归国有用于教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