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新蓝图新起点新航程:06年两会的历史方位和意义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3日   来源:新华社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为中国从更高起点出发提供强大动力

  新起点、新蓝图,新理念、新思路--2006年两会,“十一五”规划纲要,成为高频词汇。

  厚达90页的纲要草案,分14篇、38章,系统提出了未来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方针和主要任务,通篇贯穿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一份实践科学发展的行动纲领。

  一项项以人为本的新指标,一个个耳目一新的关键词,使代表委员们倍感振奋——

  “把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这两个基本国策写进草案,这是发展思路的重要转变。”

  “必须深刻领会、牢牢把握‘六个必须’的原则,实现推动发展的思路、方式的‘六个转变’。”

  “将国土空间划分为4类主体功能区,具有深远的战略眼光。”

  “以自主创新为支点,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刻不容缓。”

  “经济指标少了,人文、社会、环境指标多了;计划性指标少了,预期性指标多了。”

  ……

  认真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严格的审查。会场内外,代表委员们谈感想、找问题,献计策、说未来——

  “7.5%的增长速度,是一种积极而理性的选择,标志着宏观经济开始真正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高……”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毅夫分析指出。

  “将单位GDP能耗等列为约束性指标,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各地发展经济的热乎劲,单位GDP能耗每降一个百分点,都得花大力气……”全国人大代表、经济学家厉无畏不无担忧。

  “创环境先得增投入,强技术还须重研发。自主创新绝非权宜之计,政府在这方面的‘埋单’也应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全国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王顺生建言。

  这是以人为本的宣言——

  纲要草案描绘:今后五年我国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2.23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贫困人口继续减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5%,居住、交通、教育、文化、卫生和环境等方面条件将有较大改善……

  “收入是每个人最关注的利益,也是影响扩大消费的首要因素。国家应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特别要关注农民增收,让人们的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白城市市委书记岳清友说。

  这是催人奋进的号角——

  草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各项战略任务的首位,从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面貌、培养新型农民、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深化农村改革等6个方面,做出具体部署。

  “我是从农村走出来的,还当过村支部书记。”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傅志康说,“拿到纲要草案后,我研读了三遍,感觉规划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的详细安排,涉及农村生产生活各个方面,都会化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这是共商国是的盛会,更是付诸实践的动员——

  “根据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做好今年的工作,为‘十一五’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宏伟的目标鼓舞人心,美好的蓝图重在落实,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要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方向,进一步坚定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不失时机地推进改革……”

  “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为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氛围……”

  “教育、医疗、就业,这些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抓紧解决……”

  一个个真知灼见,一句句肺腑之言,一条条中肯建议,如涓涓清泉流归大海,汇聚成推进科学发展的澎湃力量。初春盛会凝聚的高度共识,为阔步迈向现代化的中国从新的起点出发提供强大动力……(完)

    1 2  
 
 
 相关链接
· 温家宝介绍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原则和主要目标
· “十一五”规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 包容 参与 协商 政协大会成为中国民主政治缩影
·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开幕侧记
· 人民日报两会特稿:为人民用好权的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