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我国05年以来共发生35起禽流感疫情 已全部扑灭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3月18日   来源:新华社

我国所有禽流感疫情全部扑灭 去年以来扑杀家禽2284.9万只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姚润丰)据农业部统计,2005年以来,我国共发生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共有19.4万只禽发病,死亡18.6万只,扑杀2284.9万只。目前,所有疫情都已扑灭。

  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35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分布在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安徽、湖南、辽宁、湖北、山西、宁夏、云南、江西、四川、贵州14个省、自治区,其中2006年发生了3起疫情,但与2004年同期49起相比,下降了46起,下降了94%。由于各项防控措施的到位,出现春季禽流感疫情大面积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据悉,为加强春季禽流感防控工作,农业部及时召开全国春季防控重大动物疫病视频会议,出台《2006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方案》等多个文件和防控操作规范。特别是对春季免疫和新型疫苗的推广应用进行了具体安排,截至3月17日,全国已经调拨禽流感疫苗29.67亿羽份,其中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11.28亿羽份。预计到4月中旬,候鸟大批北迁之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散养家禽禽流感免疫工作能够基本到位。

  “春季正是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的高发期,也是防控工作的关键时期。”贾幼陵说,近期国务院召开的全国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控电视电话会议对春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各有关部门要全力抓好禽流感防控各项措施的落实。财政部积极落实禽流感免疫疫苗经费,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大防疫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质检部门加强对进境禽类及其产品检验检疫工作,林业部门加强对候鸟迁徙规律的研究,工商部门加强禽类市场管理,卫生部积极排查人感染禽流感疫情。(完)

贾幼陵:禽流感病毒已发生变异 我国疫苗仍可有效保护禽类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姚润丰)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18日表示,目前禽流感病毒存在变异现象,变异呈渐变的特性。但我国目前使用的疫苗是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研制的,经实验室攻毒试验和田间试验证明对禽类可以产生有效保护。

  针对有报道称,禽流感病毒已发生变异,目前使用的疫苗无法起到预防保护作用,甚至认为当前广泛使用疫苗会导致疫情更加复杂,贾幼陵表示,我国正在密切关注禽流感病毒变异情况,按照国际通行做法,不断地筛选适应性广的病毒分离株作种毒,进行技术储备。

  “实践证明,对家禽实施免疫是防控禽流感的有效措施,不会使疫情更加复杂。”贾幼陵说,通过免疫有效阻止病毒在禽体内复制,减少环境病毒量。病毒量少了,自然家禽接触发病的机会就少了。2005年我国实施全面免疫政策后,疫情发生频率明显下降,有效防止了疫情的扩散和蔓延。2004年发生疫情50起,2005年32起,2006年以来,按说当前是高发季节,但截至目前只发生了3起疫情,3起疫情都发生在免疫不到位、不规范的养禽场,凡是经过认真免疫的规模化养禽场都没有发生疫情。

  贾幼陵举例说,香港地区存栏150万只家禽,1997年发生禽流感,共有18人感染,6人死亡;2005年家禽实施免疫政策后,尽管从当地死亡野鸟尸体中检出禽流感病毒,但未发生一起家禽疫情。因此只要加强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就可确保免疫家禽及水禽是安全的。这一政策已经得到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有关国际组织的肯定,并作为有效经验和措施进行推广。

  贾幼陵特别指出,最近有个别专家称免疫家禽带毒,纯属这些专家的一种猜测或担心。截至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例确切实例证明,只要经过有效的免疫,健康的活禽是不会带毒的。(完)

贾幼陵:人感染禽流感途径复杂 我国实行严格的疫情报告制度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姚润丰)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18日表示,目前我国共确诊15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其中4例当地有家禽疫情(占27%),11例当地无家禽疫情(占73%),这表明人感染禽流感途径很多,疫源来源不明的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

  贾幼陵说,经专家分析,禽流感病毒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感染人。一是直接接触、食用发病死亡禽只。二是通过呼吸道吸入含有高浓度禽流感病毒的飞沫及粪便粉尘。三是接触被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污染物和水源。四是接触带毒的候鸟、野鸟和观赏鸟。

  “和我国有些禽流感患者的居住地并未报告发生家禽疫情一样,这种情况在其他一些国家也存在。”贾幼陵说,据报道,国外也有一部分人感染禽流感确诊病例所在地家禽未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源来源不明。这也是在禽流感防控工作中,各国动物流行病学专家亟待解决的问题。

  据记者了解,2005年,农业部制定了《农业部门应对人间发生高致病性感染禽流感疫情应急预案》,对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农业部门开展相应的疫情监测、排查、报告等工作都做了明确规定。在15例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患者所在地周围地区,农业部共采集鸡、鸭、鹅、猪及野鸟样品4871份,进行了病原学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向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进行了通报。

  贾幼陵表示,我国在报告疫情方面实行严格的制度,决不允许地方瞒报疫情。我国已建立健全了国家、省、地、县、乡五级全国动物疫情监测报告和快速反应系统,在全国建立了450个重大动物疫情检测站,在全国90%的行政村设立了动物防疫员,共有村级动物防疫员64.5万名。

  “可以说,中国在重大动物疫情报告、监测上,体系健全、制度完备。农业部至今没有发现瞒报疫情的情况。一旦发现,必将严肃查处。”贾幼陵说。(完)

农业部:确保春季禽流感免疫密度基本实现100%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姚润丰)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18日表示,春季禽流感免疫工作必须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免疫密度要确保基本实现100%。

  贾幼陵18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我国在世界上首次成功研制的抗H5N1禽流感病毒的基因工程灭活疫苗和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疫苗,各地要安排好疫苗定购和供应工作,大力推广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等新型疫苗,做好新型疫苗使用技术培训工作,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

  农业部还要求,对于出栏、出售的畜禽,必须派人到场、到户检疫;对于屠宰的动物,必须驻厂(点)同步检疫,确保检疫率达100%。要加强对饲养、屠宰、经营、加工、运输动物和动物产品的监督管理,对动物防疫条件进行严格审查。要进一步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加大举报疫情核查力度,加强动物防疫网络建设,将动物防疫网络延伸到乡镇。发生人感染禽流感病例时,及时采集家禽、候鸟样品进行检测,排查家禽疫情,并配合卫生部门,分析查找人感染禽流感原因和途径。

  贾幼陵介绍说,今年以来,农业部陆续派出28个督查组,对各地防控工作特别是免疫情况进行督查。从督查情况看,各地疫苗供应有序、人员物资到位,各项防控措施正在扎实有效开展。如,广东省2005年家禽平均免疫密度达到94.5%,其中种禽全部做到100%免疫。湖北省家禽总体免疫密度达到95%。湖南省鸡、鸭、鹅免疫密度均在90%以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兽医局,市县两级兽医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正在进行积极推进。(完)

我国采取五大措施确保偏远农村有效防控禽流感

    新华社北京3月18日电(记者姚润丰)国家首席兽医官、农业部兽医局局长贾幼陵18日说,今年以来我国的3起禽流感疫情都发生在偏远农村的散养家禽,均是免疫不到位、不规范的养禽场。针对这一情况,我国及时采取五大有效措施,确保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免疫,大力推广使用禽流感-新城疫重组二联活疫苗。该苗可以通过饮水、滴鼻、点眼、注射等途径免疫,具有使用方便、免疫效果好、价格便宜(雏鸡每羽份2.5分钱)及一苗防两病等特点。就是一次免疫既可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又可预防鸡新城疫,比较适用广大农村散养家禽。

  --加强疫情监测和报告。农业部已经制定并下发《2006年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监测方案》,要求各地定期对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监测并及时报告监测情况。

  --充分发挥村级动物防疫员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有64.5万名村级动物防疫员,要求每周对本村畜禽饲养情况巡查一次,确保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今年以来,农业部已先后派出28个督查组、70人次,分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禽流感防控工作督查,特别是偏远地区疫情防控措施落实情况。

  --加强宣传,群防群控。为充分调动广大养殖户积极支持、参与防控工作,2005年,农业部组织印制了700万张防控禽流感明白纸,60万张禽流感防控知识挂图和20万册防控禽流感口袋书,免费发放到村到户。此外,我国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媒体向广大群众宣传禽流感科普知识和国家的政策、措施。(完)

 
 
 相关链接
· 美科学家说H5N1禽流感病毒尚未适应人际传染
· 专家:禽流感病毒怕热不怕冷 天气冷更易传播
· 禽流感疫苗生产企业质量控制和人员防护情况良好
· 山西阳泉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被扑灭疫区封锁解除
· 农业部介绍禽流感防控工作 23个疫区解除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