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专题专栏
 
河南省鹿邑县沼气建设帮助农民走上富裕新生活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04月3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郑州4月3日电(杜少华、李钧德)阳春三月,记者走进河南省鹿邑县薛楼村农民薛显银的家,只见装修过的新房明亮整洁,小院平整宽敞。薛显银告诉记者,他家喂了十几头肥猪,过去老是为猪圈里传出来的臭味发愁,自从家里有了沼气池,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猪圈不再臭了,蚊蝇少了,院子里也整洁多了。

    据该村党支部书记薛西敏介绍,他们村采取的是“猪—沼—果”的生态农业模式。全村160户农民已有138户用上了沼气,并进行了“三改”(改厨、改圈、改厕)。目前,全村养殖生猪1.5万头,种良种果树150亩、无公害蔬菜40亩,户均年增收2800多元。

    鹿邑县是典型的平原农业县。近几年来,该县以沼气建设为突破口,发动、支持农民实施改路、改水、改厨、改厕、改圈等“五改”工程,使全县农村脏、乱、差的面貌得到了很大改观。在县能源办的支持下,穆店乡宋双楼村农民宋双喜探索出“羊—沼—草”的生态养殖模式:种草养羊,羊粪及残草进入沼气池生产沼气,沼渣种草。草多则羊多,羊多则肥多,肥多草又多,草多羊又多……只两三年时间,他家就盖起了新房。

    涡北镇算李村推行了“猪—沼—桑—蚕”模式,全村680亩地,种植胡桑500亩,用沼渣培肥地力、沼液喷施叶面防治病虫害,产出优质桑叶用于养蚕。而更多的是“猪—沼—果”“猪—沼—菜”等模式,带动了林果、蔬菜、药材等农业支柱产业的发展。

    该县穆店乡魏庄村一位农民告诉记者,他们过去是“揉着眼睛烧火做饭,捏着鼻子上厕所”。自从去年县能源办在村里推广沼气池后,村民相继用上了沼气灶、沼气灯。现在,开关一拧,“自来火”(指沼气)就能做饭烧水,不但方便多了,也干净多了。

    沼气建设,不仅美化了农村环境,而且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据鹿邑县能源办主任安玉印告诉记者,不算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间接增收,单算直接增收,每口沼气池每年可帮农民节约电费约400元,节约肥料支出约150元。节支即增收,全县2.2万口沼气池每年创造直接效益1210万元。(完)

 
 
 相关链接
· 超市进村庄 河南六千农家店构建为农服务新网络
· 河南省周口市实施信用工程培育农村“造血”功能
· 河南5月1日起将对全省农村卫生资源进行全面普查
· 河南省出台六项措施引领广大妇女参与建设新农村
· 河南省今年将再投资65亿元专项用于农村公路建设
· 河南启动“青年百村建设行动”建“共青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