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考察团近日在杭州市召开了京杭大运河保护与申遗研讨会。考察团在杭州期间,对运河杭州段经过10年环境整治水质明显改善予以肯定。
杭州市环保部门近几年的监测数据表明,目前运河水质已由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劣Ⅴ类逐步得到改善。10年中,从河水黑臭、鱼虾绝迹到清除黑臭、重见鱼虾。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58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京杭大运河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提案。
据了解,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杭州市一些生产、生活污水流入水位最低的运河,使运河受到污染。
1983年,杭州市确定针对110多家工商企业和全市居民生活用水,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综合截污、整治。1993年,杭州批准成立运河截污处理工程建设指挥部,投资9.63亿元,铺设了总长约40公里的管道并新建扩建沿线10座污水提升泵站。1998年,杭州开展创模后,把运河水环境整治作为重要指标,2001年完成运河截污工程,将排入运河的污水输送到日处理能力为60万吨的四堡污水处理厂,处理合格后再排入钱塘江,使运河杭州段水质逐步得到改善。
为让运河水“活”起来,杭州先后新挖河道7公里,完成了京杭大运河与钱塘江连通工程,并在钱塘江的三堡新建船闸,适时给运河注入“活”水,据统计,近年来运河年配水量近4亿立方米。
下一步,杭州将进一步加强对运河沿岸古建筑的保护,恢复一批历史民居,营造“水上人家”的生活环境,积极为京杭大运河申遗创造条件。(钟兆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