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基础性工作,尤其是培养驾驶员的安全意识、普及安全知识是交通部门多年一直努力的方向。交通部门以培养驾驶员“安全第一、珍爱生命”的职业素质为总体目标,从提高驾驶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入手,通过开展市场整顿、改革培训方法、提高培训效能、完善监管机制、加强舆论宣传等综合措施,深入实施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
一是大力开展驾驶员培训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交通部门与公安、农业部门一道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了机动车驾驶员队伍整治工作。各级交通部门通过全面审查驾校的培训资格和经营条件、检查教学大纲的落实情况、严格教练员从业资格制度、公布驾校和教练员的教学质量排行、建立培训和考试的有效衔接、实施责任追究等措施,进一步加强了对驾驶员培训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了驾校的教学行为。整顿期间,400多所不符合条件的驾校被依法取缔或勒令停业整顿,4000多不符合条件的教练员被清退,驾驶员培训市场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二是深入实施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在大量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充分调研基层实际的基础上,交通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编写了《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系列丛书。新大纲和系列丛书已于2005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注重理论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突出了非常关键而又不为公众所熟知的交通安全知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适合社会各个阶层,对在全社会普及交通安全知识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各级交通部门围绕教学日志填写、培训记录审核、结业证颁发等重点环节,加强了对驾驶员培训机构的日常监管,驾驶员素质教育大纲的各项要求得到基本落实。
三是加快推进驾驶员培训管理法制建设。根据《道路运输条例》的有关规定,研究制定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为规范驾驶员培训经营行为,维护驾驶员培训市场秩序,全面推动驾驶员培训行业管理制度化、规范化提供了重要保障。围绕新规定,加快实施了学时预约制度,学时制和驾驶培训IC计时系统得到深入推广;完善市场引导机制,驾校和教练员教学质量信誉考核体系基本建设;积极协调公安部门,健全驾驶培训记录约考制度,培训和考试的有效衔接机制初步建立。
四是加大驾驶员素质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组织各级交通部门进入学校、企业、图书馆、驾驶员队伍、平民百姓家,深入开展了“安全驾驶、文明行车”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大面积免费赠送了《安全驾驶从这里开始》系列丛书,以此普及安全驾驶知识,通过典型案例宣传,增强驾驶员社会责任感,构建安全驾驶和文明驾驶的现代汽车文化。
驾驶员素质教育新理念受到了社会广泛认可和群众的大力支持。目前,驾驶员素质教育工程成效初显,驾驶员整体素质正在得到稳步提高。据统计,2005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中3年以下驾龄的驾驶员肇事导致死亡人数所占比例同比下降7.6%。其中,1年以下驾龄驾驶员肇事同比下降16.1%。2005年,道路运输行业因驾驶员因素导致的交通事故起数、死亡和受伤人数,所占比例同比分别下降2.9%、5.5%和4.9%。(交通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