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质检部门结合本地实际和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紧密围绕《若干意见》和我局《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的意见》,积极探索,不断创新,通过专题学习、深入企业调研、召开非公有制企业座谈会、加大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实施以质取胜战略宣传力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为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东部地区,质检部门抓住本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非公有制企业较多的特点,以进一步增强企业、产业和产品国际国内竞争力为着眼点,出台了一系列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发展、促进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福建省民营企业的占中国名牌和省名牌的比重已经分别高达93%、83.1%和85%。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推出了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服务的“十百千万”工程,开展了“质量诊所”活动,帮助近500家民营企业解决了质量管理方面的突出问题。江苏省检验检疫局推出了“国检快捷通”方式,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出口,利用纺织品检测实验室良好国际声誉,帮助纺织服装企业应对欧盟、日美对纺织品提出新标准的挑战。辽宁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100多户民营企业开展了“标准化示范工厂”活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建立了对私营企业的定期走访制度和行政执法检查报告年度。北京检验检疫局加大了对食品、纺织品、化矿产品和动植物产品等非公有制企业出口比重较大产品的扶持力度,帮助非公有制企业通过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改造生产加工设备、了解国外法律和的要求,大幅提高了企业出口。天津检验检疫局开展了“检验检疫专家民营企业行”活动,现场进行咨询和诊断,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中部地区,质检部门围绕服务经济,推出各项政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吉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围绕“诚信吉林”与有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创建守法先进中小企业”活动。山西省检验检疫局结合“诚信山西”工作,建立了“良好企业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实施了食品案例承诺制度。山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也加大了非公有制企业扶持力度,表彰了一批质量信用水平高的民营企业。江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围绕“全民创业、富民兴赣”,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便利措施。江西省检验检疫局围绕省委、省政府“对接长珠闽、融入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战略,深化了与深圳、厦门检验检疫局的检验检疫协作机制。广西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要求各市局选择10家优秀非公有制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
西部地区,质检部门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了增强非公有制企业竞争实力,促进中小企业成长的“小巨人”发展战略。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开展了“打假保名”政企业座谈会,请100多家省内外知名非公有制企业介绍产品真假识别方法,增强了非公有制企业的打假意识。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加强了摩托车技术标准试点工作,推动摩托车产业由传统制造业向新型工业发展,努力配合把重庆市建设成“摩托车之都”经济大局。贵州检验检疫局加大了对“两烟一酒”、辣椒制品、冻肉、豆类、中药材、活牛等有贵州特色产品的非公有制企业的支持力度。云南省检验检疫局加强了对苹果汁、蜂蜜、罐头等传统出口优势农副产品的全过程质量管理,为外向民营企业提供贴心服务。(质检总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