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98年大水以来,我国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防洪保安的要求,大力开展了大江大河堤防加高加固、河道疏浚与整治、控制性水库和蓄滞洪区等防洪工程体系建设。大江大河主要防洪河段防洪能力明显提高,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目前,全国已建成江河堤防27.75万公里,保护人口5.13亿,保护耕地4.4万千公顷和100多个大中城市;修建水库8.5万多座,总库容5624亿立方米;在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江河设立了97处重点蓄滞洪区,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蓄洪总容积1000多亿立方米;对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等主要江河水系进行了疏浚、整治,扩大了淮河和海河入海通道。长江中下游3900多公里干流堤防和黄河下游近千公里堤防基本达到了规划标准;治淮骨干工程大部分已完成,临淮岗控制枢纽正在建设;太湖治理骨干工程已基本建成并发挥效益,海河、松花江干堤普遍加高加固。长江三峡工程已开始发挥效益,黄河小浪底、海河密云和官厅、松花江尼尔基、辽河大伙房、珠江飞来峡等一大批防洪为主的控制性枢纽相继建成,发挥防洪功能。长江、黄河等中下游崩岸治理、河势控制工程有效稳定了河势;荆江、杜家台等分洪工程有效保证了武汉等重要防洪目标的安全。
经过多年的大江大河防洪工程体系建设,我国主要江河重要河段和重要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均有较大程度提高。总体来讲,目前大江大河主要河段已基本具备了防御建国以来最大洪水的能力,中小河流具备防御一般洪水的能力,沿海重点地区基本具备防御12级台风的能力。据分析,按照2000年不变价格估算,1949年至2005年全国七大江河以及太湖流域防洪减灾的直接经济效益达3.4万亿元,是建国以来防洪投入资金的10倍以上。(国家防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