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发展规划
 
第六次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在上海举行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1月22日   来源:人民日报-华东新闻

    从21日在上海举行的第六次沪苏浙经济合作与发展座谈会上获悉,三省市近一年来各项合作事项有序推进,特别是在区域大交通体系建设、区域生态环境治理、共同推进自主创新、区域能源大平台建设、区域诚信体系建设、区域旅游合作以及区域人力资源合作等各领域,取得许多阶段性成果。

    区域规划初稿完成

    众所瞩目的长三角区域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推进。据国家发改委有关人士介绍,区域规划初稿已经完成。

    据介绍,规划初稿将长三角的区域功能定位为:一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经济中心之一,二是亚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三是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四是我国率先跻身世界级城市群的地域。

    规划初稿还确立了长三角“一核六带”的区域总体布局框架:“一核”即强化上海发展核心;“六带”即优化和提升沪宁杭沿线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江发展带,重点建设沿杭州湾发展带,积极开发沿海发展带,积极培育宁湖杭发展带,引导发展沿太湖生态服务带。

    据了解,为配合国家制定长三角区域规划,一年来,三省市对事关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多次进行沟通和协商,并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建议,要求对重大项目建设予以统筹协调安排,重要资源配置和相关政策措施能与区域发展进程相适应。三省市配合完成了长三角区域规划各自省市的研究报告,为规划编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三省市共同做好相关规划对于长三角规划的衔接,注重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项目的对接、空间布局的协调。

    高速路网、高等级航道网渐成形

    在区域大交通体系构建方面,继续推进了省际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打造长三角区域高速公路网络;根据国家铁路中长期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长三角重大铁路项目建设,京沪高速铁路项目有望在年内开工;发挥水运资源优势,协同推进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和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根据国家机场布局规划,重点推进了浦东国际机场、无锡硕放机场、杭州萧山机场等项目的扩建工程等。

    跨界合力治污

    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方面,抓好太湖水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合力保护太湖水环境。“十一五”期间,规划新、扩建135个污水处理厂(项目),以削减流域内城镇生活污染物总量;开展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生态调查,着手编制长江口及毗邻海域碧海行动计划;继续深化跨界污染联防机制,联合开展环保专项行动,逐步建立和完善跨界污染应急预案;抓紧实施环境平台建设,已完成《长三角三省市环境保护合作协议》讨论稿的编写工作。

    构建诚信旅游区

    区域旅游合作方面,以构建沪苏浙旅游经济圈为目标,推进区域旅游规划编制和资源整合;在旅游交易会上共同推出“同游江浙沪、休闲好去处”的主题,强化三地旅游市场在国际国内宣传促销方面的合作;建立长三角诚信旅游沟通机制、工作联动机制和完善三地旅游管理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在建设长三角无障碍旅游区的基础上,努力构建长三角诚信旅游区。

    人才数据库走向一体

    区域人力资源合作方面,共同完成了《长三角“十一五”人才发展思路研究报告》,提出长三角未来人才发展的战略构想、主要途径和对策建议;完善了长三角网上人才市场,三省市人才网站由简单链接向数据库的部分相互开放和建立统一的商务职位搜索引擎推进;加强人事争议仲裁协助工作,逐步缩小仲裁实体依据的差异;开展区域间人才合作,加大人才资源交流,多层次、多渠道开展内容丰富的合作项目。

    联合攻关推进科技创新

    共同推进自主创新方面,明确了共同编制区域创新规划、推进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联合攻关和政策研究等工作;继续推进科技创新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目前,三省市科技交流、大学科技成果推介与转化、区域科技信息资源共享、自主创新工作信息沟通和任务督察等方面都有良好进展;“2006长三角中俄科技与创新活动周”、“长三角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论坛”等活动的举办,推动了三省市自主创新合作的深入开展。

    打造“信用长三角”

    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方面,明确了新时期区域信用合作重点,通过举办高层研讨会,明确目标,携手打造“信用长三角”;依托浙江省企业信用发布查询中心,开通运行区域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推进信用中介机构合作发展。

    产业信息网试运行

    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方面,开展了专项规划的对接和交流;深入推进三省市地理空间信息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定期基础地理数据采集、更新机制;启动区域物流一体化合作,长三角通关一体化改革已启动;继续做好区域信息资源数据库建设,初步建立了汇集各类产业信息的“长三角产业信息网”并已试运行。

    联手监控赤潮

    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三省市进一步完善了海洋灾害共同防御体系,组成东海大型浮标监测系统,为有效开展长三角区域海洋灾害预警预报、应急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基本形成赤潮监测及海产品安全保障网络,尽可能减小赤潮对海洋环境的损害;合作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建设,监测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记者 励漪)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