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区域经济
 
振兴东北战略实施三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焕发新活力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04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4日电

    记者 刘铮、张旭东

    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三年来,东北地区发展活力明显增强,遏制住了前些年经济下滑的势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提供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辽宁、吉林、黑龙江经济增速分别为13%、13.7%和11.6%。在过去三年间,东北三省经济增长速度与全国各地区加权平均增速的差距分别为1.3、1.1和0.88个百分点,增速差距正在逐年缩小。

    长期困扰东北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通过改革已经取得突破。截至今年9月底,黑龙江应改制企业的89.6%已完成改制;吉林列入攻坚计划的816户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全面完成;辽宁70%以上的国有大型工业企业实现股份制改造,95%的国有中小工业企业完成产权制度改革。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国有经济比重偏高的局面有所改善。2005年,东北三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增幅均在20%以上,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辽宁、吉林、黑龙江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比实施振兴战略前的2002年分别下降了11、4和19个百分点。

    经济外向度低的局面有所改观。东北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在过去两年增长51.7%和81.9%的基础上,今年前三季度,又增长了80%。截至今年9月,外资银行在沈阳和大连设立了18家分行或代表处,还有许多外资银行在积极申请。今年前三季度,东北经济外向度已达27.6%,比实施振兴战略前的2002年提高了6.4个百分点。

    国务院振兴东北办预计,今年辽宁、吉林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将分别达到95万人和42万人;黑龙江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66.7万人,超过全年计划11.2%;东北城镇登记失业率今年可控制在5%以内。截至今年9月,辽宁完成848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任务,近百万人喜迁新居;吉林城市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开工1170万平方米。

    在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先期启动的阜新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取得初步成效,以农产品加工业为接续替代产业的态势已基本形成。转型三年来,阜新实现再就业13.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净减少11万人,经济增速由“九五”时期的年均2.1%上升到近三年的20%以上。国务院已经批准把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扩大到大庆、伊春、辽源和白山,试点工作正有序展开。

    “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东北与发达地区的发展水平还有较大差距,一些影响长远发展和振兴进程的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振兴东北还需要做长期艰苦的努力。”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主任张国宝说。

    目前,东北许多企业尚未建立规范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经济仍然弱小;巨额不良资产严重制约东北国企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任务突出;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仍然很大。

    记者从国务院振兴东北办了解到,国家将进一步推进东北各项改革和对外开放;积极稳妥地解决好东北金融不良资产问题;扎实推进东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东北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着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 

 
 
 相关链接
· 温家宝主持召开振兴东北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
· 李长春:宣传思想工作要为振兴东北提供精神动力
· 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三年以来东北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 振兴东北办主任:东北仍是我国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 银监会鼓励外资参与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热点专题 法律法规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