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专栏>> 环境保护
 
无尽绿色写春秋:纪念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5周年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3日   来源:人民日报

    这是一个让人永远铭记的历史时刻:1981年12月13日,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揭开了中国绿化史上崭新的一页。

    这是一组令人振奋的数字:《决议》实施25年来,全国有104亿人次参加义务植树,累计植树492亿株;森林覆盖率由20世纪80年代初的12%提高到现在的18.21%;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10.1%上升到31.6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从3.45平方米提高到7.39平方米……

    25年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以其特有的法定性、义务性、全民性在中华大地蓬勃开展,开创了我国国土绿化事业的新纪元。

    领导同志率先垂范

    1981年夏天,四川等地遭受了历史上罕见的水灾,给国民经济和人民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水灾过后,邓小平同志找到国务院副总理万里说,最近洪灾的问题涉及到林业,涉及到木材的过量砍伐,看来宁可进口一点,也要少砍一点。他同时指出,是否可建议全国人大通过一项决议,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中国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棵树,比如3—5棵,要包种包活,多种要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在邓小平同志的倡导下,1981年12月13日,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作出了《关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决议》颁布的第二年春天,邓小平同志来到北京玉泉山,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履行自己的义务,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从这一年开始,每到春季,党和国家的领导同志参加义务植树成了一项固定日程。25年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带头参加义务植树劳动,从未间断。

    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对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每到植树季节,从中央到地方,从南方到北方,从白山黑水到八桂大地,从黄河沿岸到大江南北,从国有企业到民营公司,从知名人士到中小学生,亿万群众都满怀热情地做着同一件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

    2002年春天,共和国部长在北京首次以“共建绿色家园”义务植树活动的形式参加植树。迄今为止,连续5年已有部级领导同志850多人次参与了这项活动,共植树10400多株。这一年,“百名将军”也集聚到一起植树造林。共和国部长、百名将军的积极参与,形成了国土绿化事业的品牌效应,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

    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同志以身作则,积极投身国土绿化事业。如今,各地普遍实行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制,推行领导干部兴办绿化点制度,一级带着一级干,推进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建设进程。25年来,全国乡镇级以上领导干部办造林绿化点约25万个,面积达9亿亩。

    义务植树根植人心

    随着时代的前进,社会的进步,广大群众有着一个共同的愿望:天更蓝,水更清,树更绿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正是顺应了这个要求。绿化国土、美化家园成了当今时代的主旋律,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

    每到植树时节,从城市到乡村,都能见到父母带着孩子、老师带着学生、青年人呼朋唤友走向荒山、田野、路旁、堤畔义务植树。厂矿、机关、部队、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的职工也已形成惯例,自觉履行植树义务,积极投身建设绿色家园的行动中。

    25年来,义务植树形式多样,内容越来越丰富。人们在生日、结婚、升学、参军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种植纪念树,营造纪念林,铭志于树,寄情于林,涌现了一大批“生日林”、“结婚纪念林”、“党员林”、“友谊林”、“公仆林”、“退伍林”等。一些单位和社会团体也组织开展了富有新意的义务植树活动,建立了“工会林”、“三八林”、“共青团林”、“记者林”、“读者林”、“网友林”、“笔友林”等。

    各级绿委不断创新义务植树的实现形式,将过去的单纯履行义务植树拓展到植树、管护、认建、认养等方面;将过去零散的义务植树向基地化、规模化转变;将过去单一形式的义务植树向义务植树、以资代劳、捐资造林并举,同时将尽责形式延伸到宣传、文艺、新闻等领域。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不仅植下了树,更重要的是带来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转变、生态意识的觉醒,带给人们宝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邓小平同志有一句寓意深刻的话语,至今回响在人们的耳边:我们来植树,主要是提倡一种良好的风气,提倡一种精神,树立一种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意识。

    25年来的实践表明,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在人们心中植下了绿色的种子,全民绿化祖国的意识、环境意识、生态观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人们欣喜地看到,各级绿化部门把组织群众参加义务植树与倡导社会文明新风、移风易俗活动结合起来,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培养了人们植绿、爱绿、护绿、兴绿意识和艰苦奋斗精神,成为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生态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载体,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要方式,促进了绿色文化、生态文明的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

    给义务植树注入新动力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走过25年,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拓展,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全国绿化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认为,我国总体上是一个缺林少绿的国家,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61.5%,人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只有世界人均的1/4和1/6,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湿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依然严重。

    近年来,各地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把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与造林绿化的具体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任务与造林绿化的丰富内涵有机结合起来,有力地推动了义务植树运动深入发展,加快了实现山川秀美的进程,不断注入新的动力。

    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充分挖掘林业的多种功能,发挥林业的多种效益,不断满足社会和人们对林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特别要尽快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已成为当前林业建设的重要任务。近些年,各地大力加强城乡绿化一体化、生态省、城市森林建设等,形势喜人、效果喜人。

    各地抓住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以全民义务植树运动为载体,加强自然生态保护,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在服务大局中推进造林绿化事业。“创绿色家园、建富裕新村”活动在农村开展得如火如荼,促进了农村的四旁和庭院绿化、农田防护林建设,以及速丰林、经济林、竹林、花卉等产业发展。一批“绿色小康镇”、“绿色小康村”、“绿色小康户”正在各地涌现。 

    正如小平同志所说,推进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一代永远干下去。(高保生 齐 联)

 
 
 相关链接
· 开创国土绿化事业新纪元――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5周年综述
· 全民义务植树运动25周年开创国土绿化事业新纪元
· 海口从9月15日起至10月30日开征义务植树绿化费
· 新疆伊吾机关干部义务植树百余万株
· 胡锦涛等与首都各界群众代表一起参加义务植树
· 首都200万军民在义务植树日为京华大地播撒新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