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国有经济
 
李荣融表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三大进展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19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任芳 刘兵)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9日表示,自2003年国资委成立以来,各级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牢牢把握职责定位,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三大进展。

    首先,三年来,随着国资监管在组织、法规和责任等方面体系的基本形成以及薪酬管理的初步规范,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基本框架已初步建立。

    目前,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资委全部组建,市(地)级国资监管机构已基本完成组建工作;国资委和各地国资监管机构以《企业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暂行条例》为依据,共制定发布了企业改制、产权转让、财务监督等16个规章、40余件规范性文件和1000多件地方法规和规章制度;国资委在中央企业实施了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各地国资委也先后对所出资企业实施了业绩考核,并积极探索考核激励方法。

    其次,通过对中央企业进行清产核资、风险管理和完善监事会制度等,加强了国有资产监管。清产核资强化了企业财务预决算、财务动态监测,加强了对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的监督管理,加大了财务决算审计监督工作力度;《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发布,推动了中央企业加强风险管理工作;坚持和完善监事会制度,加强了国有资本权益和国有资产安全情况的重点检查。

    国资委还发布了《地方国有资产监管工作指导监督暂行办法》,逐步理顺和规范了国资委系统内的指导监督关系。

    第三,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得到规范。多部门共同参与,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企业国有产权转让监督检查工作制度和企业国有产权进场交易制度逐步形成,国有资产流失得到有效遏制,职工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障,维护了企业和社会的稳定。

    李荣融表示,目前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还面临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2007年中央企业将进入第二个业绩考核任期,国资委将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和结构调整,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监管。

李荣融:央企第二任期考核将突出企业内在素质

    新华社北京12月19日电(记者 任芳 刘兵)国资委主任李荣融19日说,2007年中央企业负责人将进入第二任期考核。新的考核制度将更突出行业特点和企业内在素质的提高。

    李荣融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中央企业通过第一个任期的考核,企业利润、资本回报率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仅仅关注结果还不够,还要关注它的过程。”

    国资委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释:新的考核制度在目标确定上将坚持同一行业使用同一尺度,在原来注重企业与自己纵向比较,转为在纵向比较的基础上增加横向比较的内容。

    同时,考核将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鼓励但不强制中央企业选用这一指标。“有利润的企业并不一定创造价值。”这位负责人说。目前考核中央企业的基本指标为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但经济增加值指标更能够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经济增加值是指企业税后净营运利润减去包括股权、债务等全部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后的所得,它强调企业经营所使用的资本和债务是有成本的,第一次把机会成本和实际成本结合起来,强化了提高资本使用效率这个目标。

    国资委2004年用经济增加值指标对全部中央企业的价值创造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测算。结果显示,183家企业中,2003年净利润为正的企业有156家,亏损的有27家;但经济增加值为正的企业只有49家,为负的企业占到134家。

    这位负责人透露,根据2006年的业绩估算,目前至少一半中央企业经济增加值为正,在央企考核中引入经济增加值指标的时机已基本成熟。

    针对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有任命没有明确任期,有职务没有严格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状况,国资委从2004年起,先后与全部中央企业负责人签订了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责任书,将薪酬与考核结果挂钩。

 
 
 相关链接
· 李荣融:股权授予过程不能无偿量化存量国有资产
· 温家宝主持常务会研究国企改革国有资产监管工作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