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非公经济
 
哈尔滨非公有制经济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的"连接点"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6年12月27日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7日电(记者韩世峰、孙英威)因国有经济退出慢、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滞缓,哈尔滨的经济社会发展一度陷入困境。近些年来,哈尔滨市大力扶持非公有制经济,使其以两位数的增速发展,到今年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6.5亿元,首次占到全市GDP的一半。非公经济的发展,对于哈尔滨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软优势”使非公经济如鱼得水

    哈尔滨地处北疆,不占有地理上的“硬优势”。2003年以来,哈尔滨市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过程中,倾力打造“软优势”。

    在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上,他们建立了中小企业信息网站,形成了集信息传递、信息发布、企业宣传、政务公开等为一体的网络传输系统。今年前10个月,上网查询达到45万人次,打通了非公经济发展的信息渠道。在融资服务体系建设上,哈尔滨市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使民营企业担保中心提供的担保资金已达1.86亿元。在人才服务体系建设上,哈尔滨市重点打造人才培训机制,成立了中小企业人才培训中心,开展多层次的培训工作,形成了培训场所层次化、培训手段多元化、培训人员多样化的培训体系。

    良好的创业、发展环境,使得非公经济已从传统产业拓展到国民经济主要行业和高新科技领域,成为哈尔滨市各种产业链条的重要环节,已有部分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电力、燃气等垄断行业和领域。

    为构建非公经济产业集群提供平台

    哈尔滨市积极扶持创业辅导(孵化)基地和创业园区的建设,既给予资金支持,又在税收等方面给予优惠。

    这个市把中小企业园区建设作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切入点。到2005年末,全市投入各类园区建设的资金达413亿元,其中8个省级开发区用于基础建设的资金将近30亿元,有效承接了进区企业。目前,进区企业的集聚效应已经显现,全市进区企业已达1411户,完成营业收入209亿元,实现增加值61亿元,实现利税21亿元,有力地拉动了全市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哈尔滨市按照销售收入亿元以上的标准,选定了33户非公有制企业作为省级重点扶持企业。同时制定了市级扶持的规模骨干企业标准,建立了骨干企业信息档案,实施了对其进行创业培训、创业辅导、创业实习、创业基地建设等一系列工作措施和办法,从而保证了中小企业成长工程的有效开展。他们还积极推进非公有制企业的招商引资,仅今年上半年,全市非公有制企业招商引资额就达17亿元,引进项目99项,其中千万元以上的项目达50项。

    目前,在哈尔滨市很多行业中,非公有制企业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电子行业涌现出九州、光宇等规模骨干企业,纺织行业有继嘉、兴安亚麻等规模骨干企业等。同时,在流通领域非公制企业发展迅速,全市年成交额5000万元以上的各类专业市场有27个,其中鞋类、小食品批发市场已成为全市乃至东北地区的集散地。

    非公经济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的“连接点”

    2003年以来,哈尔滨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年均递增15%以上,已成为推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同时,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城乡富余劳动力方面,也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03年以来,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安置城镇下岗待业人员100多万人次,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61.8万人次。仅2005年,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带动20多万农户致富,在个体私营企业中从业的人数达到了78.2万人。

    目前,哈尔滨市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22万户,有25户缴税超过千万元,进入全市财源骨干企业行列,葵花药业还成为黑龙江省第一家年纳税额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

    今年上半年,哈尔滨市非公有制企业实现税收61.5亿元,占全市税收总收入的73.3%;全市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8.7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一半。

 
 
 相关链接
· 甘肃省优化发展环境 加强非公经济服务体系建设
· 欧新黔表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外部环境正逐步改善
· “十五”期间我国非公经济迎来历史最好发展时期
 图片图表
 栏目推荐
领导活动 人事任免 网上直播 在线访谈 政务要闻 执法监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规 央企在线 新闻发布 应急管理 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