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加快气象事业发展 提高气象服务水平——2006年气象工作回顾>> 气象服务效益显著
 
台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的防灾减灾作用显著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17日   来源:国务院办公厅

    2006年全年有7个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在我国登陆,登陆时间早、时段集中,移动路径复杂,而且影响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灾情重,为历史罕见。1号强台风“珍珠”5月份就在广东登陆;4号强热带风暴“碧利斯”在福建登陆后深入内陆影响9个省(区)长达120小时;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登陆时最大风力达17级(瞬时最大风速71.8米/秒),为建国以来之最;全年台风和强热带风暴共造成1266人死亡,384人失踪,是近10年来伤亡最严重的年份,直接经济损失达699亿元。面对极为复杂的台风,中央气象台和有关气象部门严密监视、精心预报、强化服务,对台风移动路径、登陆地点和时间、影响范围及强度都做出了较准确的预报预警。中央气象台对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热带气旋24、48、72小时的路径预报平均距离误差分别为127.7公里、204.9公里和289.0公里,均好于过去20年的平均水平(158、279和362.7公里)。地方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科学组织防灾减灾,有效减轻了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2006年初我国中南部发生的大范围强降雪、春夏季频繁发生的强对流天气、局地暴雨及其引发的地质灾害等重大灾害性天气,各级气象部门加强预报预警,对强降水的预报精度从24小时提高到12小时,强降水潜势预报实现了1天2次预报和24、36、48小时的滚动预报。2006年各省(区、市)气象台站对大范围重大灾害性天气基本做到了无空报和漏报,取得了良好的防灾减灾效益。(中国气象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