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经济贸易>> 央企在线
 
我钢铁企业获首发定价权 铁矿石有了"中国价格"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www.gov.cn   2007年01月04日   来源:人民日报

  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钢铁生产国,中国在参与铁矿石价格谈判中曾屡屡受制于人,而此次宝钢代表中国钢铁企业首度获得首发定价权——
铁矿石首次有了“中国价格”

记者 沈文敏

    闪电达成9.5%涨价协议

    原本预计是一场艰难拉锯战的2007年度全球铁矿石谈判,仅过了十余天,代表中国钢铁企业进行谈判的宝钢集团就以闪电之速,于去年12月21日与世界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淡水河谷(CVRD)公司达成9.5%的涨价协议。第二天,宝钢又同另外两大生产商——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和哈默斯利公司,一致达成9.5%的涨幅。

    宝钢这一“快刀斩乱麻”的举动,令业界目瞪口呆。与往年不同,宝钢2006年一改往常坚决反对任何涨价的强硬态度,率先接受涨价;相反,在世界影响巨大的日本5大钢厂联盟以及韩国浦项在此前的谈判中,则是拒绝了三大矿商的任何涨价。据了解,宝钢此次与淡水河谷公司达成的价格协议,是宝钢代表中国钢铁生产企业第一次与世界上的铁矿石巨头达成年度基准价格。

    有关市场人士认为,此次首发基准价9.5%的涨幅,基本符合目前国际铁矿石市场的供需情况。作为国际铁矿石海运贸易增量主要流入地的中国,对铁矿石的需求依然呈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已出现明显的回稳和减缓迹象。中国钢铁业不含矿山的固定资产投资2006年已出现负增长,国内市场钢材消费强度也有下降的趋向。

    早在2006年10月的中国钢铁原材料国际研讨会上,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铁企业就向世界主要铁矿石生产商透露出目前国内钢铁产能过剩、国内铁矿石自身产量增长迅速等信息,力求让它们感到大幅度涨价失去现实基础。同时,宝钢与全球铁矿石供应商提前沟通,深入谈判,其中与巴西CVRD公司在2006年12月初就达成初步共识——2007年度铁矿石价格将涨价5%—10%。

    “中国价格”树立行业标杆

    事实上,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和钢铁生产国,中国在2004年才第一次出现在铁矿石谈判席上。作为最大的买主,却总是没有在价格谈判中占到半点优势,这样的局面显然对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不利。

    在2005年度谈判中,宝钢被动接受了日本钢铁企业与世界三大铁矿石巨头达成71.5%的涨价幅度。在2006年度铁矿石谈判中,以宝钢为首的中国钢铁企业虽据理力争,但德国钢铁企业率先与铁矿石巨头达成19%的涨幅,使中国企业仍处于被动,最终接受这一涨幅。

    在2007年度铁矿石谈判中,钢铁企业对定价权的争夺十分激烈,为了此次谈判,日本新日铁和韩国浦项此前就已经宣布联手。上海钢铁业预警机制专家组成员贾良群指出,宝钢率先签订9.5%的涨价幅度,这个幅度,不仅仅代表中国主要钢铁企业接受的价格,日、韩、德等钢铁企业,也只能接受这一涨价幅度,使得这一价格成为2007年度铁矿石的全球价格。

    同时,随着中国钢铁业的发展,中国对进口铁矿石需求量在全球的权重还有可能增长,本次谈判获得主导权,在下一次的谈判中,以宝钢为首的中国企业就可以发出更强有力的声音,在具体价格水平谈判上有更大的砝码。

    打破铁矿石供求格局是根本

    取得首发定价权是中国钢厂的“一个重大进步”,但不可盲目乐观。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人士此前曾评论,虽然中国钢铁业在落实国家产业政策的过程中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但产业分散、产能增长过快等问题依然突出。“中国需求”只有在产业重组的实质推进中进一步实现“组织化”,“中国价格”的基础才能更加坚实稳固。

    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徐向春指出,在历经了连续4年大幅度上涨之后,在当前国产矿现货价格低于巴西矿的市场背景下,长期协议矿仍能够再次上涨9.5%,首先说明国际铁矿石市场供求关系仍没有明显改观,其次表明三大铁矿生产商的市场控制力大大强于钢厂,尤其是中国钢厂的被动地位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他认为,中国钢铁业应当树立长期战略思想,在加大国内矿山开发力度的同时,更要重视开发国外铁矿资源。如果中国在国外能够掌握1亿—2亿吨的新增供应量,将大大降低对三大铁矿巨头的依赖程度,摆脱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提高铁矿石谈判议价能力。  

 
 
 相关链接
· 中国铁矿石进口预计06年3.25亿吨07年达3.55亿吨
· 中国将提高铁矿石进口准入门槛
· 中国钢厂与世界三大铁矿石生产商全达成首发价格
· 交通部:严格收取接卸进口铁矿石港口设施保安费
· 商务部:铁矿石国际市场价格将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