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5月24日电(记者 顾瑞珍、孙闻)环保总局副局长吴晓青24日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已明确从水专项、中央环保专项资金支持、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支持等方面增加环境科技投入,通过科技创新改善环境质量。
“国家已明确将环保、卫生、农业、气象等10个部门列入国家公益性行业计划重点,每年支持每个部门一定经费,用于部门公益性科学研究。每年将从中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环境管理、政策研究及新技术新工艺推广示范。”吴晓青介绍说,国家还将重点从流域水污染防治与综合管理技术体系和流域水污染控制技术体系建设入手,有效地服务于水环境质量改善、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国家需求。
记者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上获悉,为推动和加强环境科技工作,环保总局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出台了《关于增强环境科技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全国环保科技工作呈现出领导重视、思路明确、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的良好态势。今后一段时期,将实施“科技兴环保”战略,作出重大决策前,应经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或环保总局科学技术委员会论证,做到未经调研研究不决策、未经专家论证不决策、未经集体讨论不决策。同时要实施国家环境科技创新工程、环保标准体系建设工程和环境技术管理体系建设工程,为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强大技术支撑。
据了解,自2005年以来,环保总局每年发布的标准数量都在100项以上,目前国家级环境保护标准发布已超过1000项,环保标准体系日益完善。下一步主要是要科学确定环境基准,建立完善的环保标准体系,严格执行环境标准,努力使环境标准与环保目标相衔接。在环境科技创新工程建设方面,主要是以“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龙头,突破环保事业发展的技术瓶颈;以环境管理制度创新研究为先导,引领环保事业发展;加强环境监测预警和人体健康的技术创新,为建立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提供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