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吴晶)中国首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白皮书3日在此间举行的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上发表,对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发展对策等作出透彻分析。
白皮书分五部分,分别对中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的概况、产品、服务机构、法规及政策进行介绍,并提出未来发展分析和策略建议。
据了解,全球人力资源服务产业近年来取得飞速发展。2007年全球人力资源服务市场营业收入预计将超过1000亿美元。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人力资源服务的政策环境日益完善,市场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机构数量和规模不断增长,服务范围迅速扩大,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整个服务业中的比重逐年加大。同时,越来越多的组织和个人从观念上、行动上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有了更深层次的认同和接纳。
白皮书同时指出,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仍不足,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人为的市场分割有待突破,差异化、个性化的服务体系有待完善,服务的规范化有待进一步提升,专业化、信息化和人才国际化程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此外,本土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与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人力资源公司还存在较大差距。
人事部人才流动开发司副司长余兴安说,白皮书的发表将鼓励更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对解决大学生就业等现实问题也将有所帮助。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田小宝说,中国正面临着开发人力资源的良好机遇。白皮书的问世,将对中国建立人力资源强国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白皮书由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和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合作编写。
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在北京召开
新华社北京11月3日电(记者吴晶)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3日在北京大学召开,400余名中外学者将立足中国本土的人力资源状况,以亚洲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为主题展开讨论。
大会主办方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主任萧鸣政说,在知识经济的浪潮下,各国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如何将13亿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财富,成为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乃至腾飞的关键所在。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研究对于中国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他指出,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亚洲年会在中国召开,必将对中国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据了解,本次大会吸引了22个欧美和亚洲国家的学者参加。截至大会开幕时,已有315名中外学者向大会提交了270多篇论文,其中英文论文150多篇。内容主要涉及国家人力资源开发战略、创新型社会建设和创新人才开发战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与管理实践、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战略与实践等。
本届年会突出强调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紧密结合,鼓励高校相关领域的师生参与讨论。政府部门、企业和研究机构在互动的同时,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国际先进经验。此外,会议将就国内外高校人力资源专业设置、教学内容与方法,高校与非赢利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难点问题与解决对策,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问题,战略性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进行讨论和交流。
据介绍,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是全球影响最大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的组织之一。其亚洲年会每年举办一次,从2002年开始先后在印度、泰国、韩国、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举办5次。